而工部则预计是五年,五百万块。
而从西山的引水渠,则唤作永定河水渠。
这一大一小的两个工程,足以让户部心痛良久。
但谁让这是北京呢?
文武百官的家卷都生活在北京,再怎么不舍得,为了妻儿老小,也得盖章下印。
走了一个之字后,待到中午,朱谊汐就见到了永定渠。
上千头骡马,驮着大量的泥土而去,挥汗如雨的工人们,则不断得挖掘着,辛苦异常。
这时,远处一个负责监督的主事,远远看到一只军队快步而来,仔细一瞧,竟然是侍卫们。
而中央的那马车,不认识喜欢微服出访的皇帝御驾吗?
眼见此,他忙不迭的召集在场管理,快步而去,一股脑地跪下:“臣等叩见陛下——”
“起来吧!”
刘阿福刚想呵斥几声,车帘就被拉开,露出了一张成熟且俊朗脸庞。
皇帝身着鱼白色贴身长袍,头上插着一把玉簪,手上提着一把纸扇,显得玉树临风,神采飞扬。
“过来说话——”
朱谊汐随口道,那名主事就躬身而行,脸上满是激动。
宠辱不惊,这是内阁大臣的表现。
你一个低品阶的主事要是这样,就显得奇特了。
脚上踏着泥土,一颗颗的沙粒碎土,颇有几分硌脚,此地果然属于西山余脉,不好挖掘。
“这里有多少人?”
皇帝看向了持续劳作的工人们。
“回禀陛下,引水渠这里,有近三千人,都是工部的建设营。”
主事低声道。
所谓的建设营,其实就是大明版的生产建设兵团,工部受到皇帝的启发,从民间招募来乡下山地百姓,让他们专门负责建造事宜。
如官道,黄河堤坝,疏通沟渠等事,都是由建设营负责挖掘做事,而不需要民间的百姓徭役。
这些人就像当兵一样,吃着粮饷专门干苦活,包吃住,每月一块银元。
基本上做个三五年之后,就会拿着积蓄回家盖房买地,娶老婆生孩子。
虽然工部的负担很大,但好处却不少。
首先就是不扰民,可以在春耕、秋收时持续劳作,不破坏民间生产,建设效率极好。
这样的建设营,工部养了近两万人,占据了其部每年预算的三成。
“大热天的,中午就莫要劳作了,会死人的。”
皇帝心生怜悯,开口道:“中午就休息一个时辰。”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