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进厂工作。
高中生倒是可以放宽条件,只是不如从高中考进职业技术学院的好安排工作。
如果能从高中直接考进钢铁学院的,那基本上就能确定,出来后必然是干部岗,或者是专业技术岗。
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已经搭建起来,往后越来越需要高水准、高素质的工人执行标准化操作。
尤其是此次人事变革,基本上形成了优秀的专业技术工人与完成基础技能培养的新职工按照一定比例重新掌握生产秩序。
从第一个月的劳动成绩表现来看,生产效能有所下降,但在预估之内,这是岗位交接和人员上岗后必然要遭遇的阶段。
要给工人适应岗位的时间,也要给车间内管理层重新梳理工作的时间,硬卡标准只会适得其反。
这一批次的招录指标直接牵动了厂职工的神经,家里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子女基本上都要搏最后这一批了。
虽然竞争很严酷,但算不上很激烈,本就一万多人的工厂,就算工人再能生,也造不出十万人的子女就业难题。
毕竟不是所有的子女都有初中学历,也不是所有的子女都靠这一条出路,更不是所有的子女都在适龄阶段。
有些职工已经急了,都要把念中专或者念高中的孩子带回家参与这一次的指标招录了。
李学武听过这种情况,但没有办法干涉,只是给人事处下了一个意见,加大优秀专业人才招录工作的宣传。
这次几千人的大规模统一招录工作应该不会再有了,但并不代表轧钢厂不会招人了。
正常渠道自然是通过厂属教育结构一层一层选拔上来。
但退伍和转业安置,特殊子女安置,以及优秀人才引进的脚步是不会停的。
一方面是配合福利待遇保证,对退伍和转业人员进行妥善安置,这是所有企业和单位必须要做的。
另一方面优秀人才进厂渠道是畅通的,中高端人才永远都缺,这跟车间的普通工人是不一样的。
不过他是站在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职工安排子女放弃学业进厂也是一种特殊的选择。
早进厂工作不仅能早挣工资,给家里减轻负担,还能早接触劳动岗位,熟悉劳动技能。
也不是没有中学文化走到管理干部岗位的,这厂里很多干部都是如此。
尤其是现在的教育情况,未来一段时间,如过轧钢厂的教育渠道没有发挥作用的话,干部文化素质依旧如现在这般。
不过李学武有信心改变这一现状,尤其是一百多名大学生进厂,在接受了一周的集训过后,分配到对应的岗位上开始实习。
这年月大学生金贵,厂里在安排这些宝贝疙瘩实习的时候也是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
去年那一批损失了三名大学生,至今仍给轧钢厂留下了深深的疤痕。
所以今年丁自贵主持大学生实习工作的时候,对安全和思想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不仅仅是大学生居住的宿舍加派了保卫岗,更连所有接收大学生实习的单位负责人都被他叫过去开了个会。
着重强调了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更是严谨出现任何实习事故。
老好人丁自贵是发了狠话的,今年谁的工作出了岔子,他就拿谁当儆猴的鸡杀。
“招录考试和面试是谷副书记负责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是谢副组长”。
彭晓力简单介绍道:“三千个招录指标有六万多人报名,估计笔试阶段能筛下去不少,还有正审”。
“估计正式完成招录工作得要下个月月中了,面试难度不小,正审也是如此”。
他说的六万人是有资格报名的人数,要真是敞开了接受报名,恐怕全城的年轻人都要来了。
京城户口、初中以上学历、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品德优秀、家庭背景无限制人员……
这些基础条件在筛选掉一大堆人过后,轧钢厂还给出了其他竞争条件。
比如有特殊技能,包括电子、机械、外语等等,甚至家庭不需要住房都算。
最具竞争条件的当属轧钢厂工人子女了,只要符合这一条,就会被前置名次。
所有条件综合筛选后,六万人再进行笔试和面试。
毫不夸张点说,这特么比高考还热闹,毕竟高考需要高中学历,现在轧钢厂只卡了初中学历。
再一个,高考每年才多少人,轧钢厂一批次招录多少人,不怪人事喊着压力大。
今年大学生提前进厂实习,还有个情况也开始准备了。
那就是每年六七月份都会有的内部干部岗招录考核。
现在厂职工人数翻了两杯多,干部人数增速却没那么快。
这是李学武要求人事处必须控制的,人尽其用才是机关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直执行的办公管理制度就是在人手逐渐短缺的形势下开展的。
能这么快达成管理效果,也跟工作多了,人手不够用有关系。
以前全厂干部加在一起也才只是一千人左右,管着一万多人。
现在呢,还是一千人左右,管着三万多人,压力猛增。
还有闲工夫看报纸喝茶呢?
只要工作多了,人浮于事的情况自然得到一定的缓解,再加上劳动纪律监察力度加深,必定会推动办公管理制度趋于完善。
干部指标已经在计算了,但今年大学生进厂后,一下子占去了不少指标,现在组织处也在重新核算和考察。
李学武倒是没打算停止大学生分配进厂的工作,同谷副书记沟通过,安排人往各大高校开始招工。
趁着现在时局形势特殊,教育管理模式不稳,能搂多少算多少。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67年要是能招进一大批优秀人才,只要培养几年,到七几年轧钢厂技术腾飞需要力量的时候,正好能顶上去。
企业发展,人才先行。
重新构建厂属教育体系仅仅是维持和发展基层生产和管理需要,更高层次的发展必然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
李学武给谷维洁说的是,无论什么专业的大学生,只要愿意来,只要学校肯放手,那就都搂进来。
要带着优秀的待遇去,要带着合理使用人才的态度去,把人才培养机制和渠道都讲清楚。
轧钢厂未来发展必然会向综合型去也进步,什么人才到了这里都能人尽其用。
哪怕是学音乐的,学舞蹈的。
李主任最支持这个意见了。
-----------------
指挥车通过警卫岗,开进了卫三团驻地大院。
院子里的玉兰花开了,一朵一朵的,煞是好看。
李学武下车后看了一眼,便拎着手包往办公区去了。
昨夜的大雨彻底洗刷了一整个冬日积蓄的灰尘,天空明朗透彻,屋顶都见了青黑本色。
大院里同样没有积水,只是院里的大水缸满了,屋檐尚有几滴雨水没有流尽。
“呦!学武同志,好久不见啊”副团长楚南方正翻看着文件从指挥室里走出来。
见到李学武打了声招呼,语气是有些调侃和揶揄的。
李学武笑着与他握了握手,问道:“这是忙着开会?”
“忙着开人!”
楚南方好笑地逗了他一句,无奈地甩了甩手里的文件道:“三支工作,咱们团要出一半的干部”。
“这么多?”
李学武接过文件看了看,却是19号下发的那份文件,只是跟其他单位的不同,这份上有卫戍区具体的批示。
“咱们还不算什么,七团要出三分之二的干部,估计刘团长脑壳都要炸了”
楚南方微微摇头道:“你来的正好,齐团长和赵政委,以及小琴政委都在屋里开会呢,咱们一起吧”。
“我就说上午来,正赶上了”
李学武笑了笑,说道:“从家出来的路上秘书还问我要不要先来这边,嘿”。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吗?”
楚南方已经习惯了卫三团的工作和生活,当初的被调过来的落差感已经不在。
其实想想也正常,能保留工作就已经很不错了,职级什么的太在乎自己才难受。
现在又没有鍕衔那一说了,大家都平等,卫三团的待遇本就不差。
就是团里的伙食都比其他单位的要好,虽然标准绝对不会超过许多,但在这个年代,属实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了。
主要还是根据地发展的好,训练场上面的大山里,都快要叫齐耀武带队给全开垦出来了。
这么说有些夸张了,但只要是平坦的地块,基本上都在开垦计划之中。
即便是有坑坑包包的地方,也都是肩挑手扛的铺平了,山坡都能利用上,更何况漫坡了。
这个年代的人对于粮食的看重实在是认真的过分,这是惨痛的代价,也是血的经验教训。
饿肚子的滋味最难受,即便是部队不会饿肚子,但油水少了也难受。
此前在大山坳里圈养野猪和家猪,引进一些优秀品种进行繁殖。
现在有了一窝又一窝的猪仔,那处大山坳又往外扩了不少。
一整个冬天那处砖厂就没有停歇,甚至砖厂都扩大生产了。
村里人被征集来参与劳动,在大雪封山的时候烧砖烧瓦,砍伐木材,挖煤种菜,维护暖棚。
山上的垦区今年是要有大规划,大发展的。
李学武和楚南方进屋的时候,齐耀武他们就在说这件事。
“你来的正好,不然我也要给你打电话叫你过来的”
齐耀武甩了一根烟过来,却被李学武放在了一边。
他也是没甚在意,继续说道:“成功同志和沈放同志在山上值班,我也是抽空把你们叫过来定一下今年的计划”。
“尤其是垦区,这是保证今年乃至是明年后勤补给能否实现自由度的重要工作”。
齐耀武喝了一口热茶,示意了李学武说道:“你是这方面的专家,你来说说意见”。
“前些天我上去了一趟”
李学武叠起右腿,看着屋里几人说道:“我看新的垦区已经在开垦了?”
“振华政委做的安排,我最近也是没时间上去”
齐耀武点了点头,示意了赵振华说道:“年后山上工作一直都是政委他们在做”。
“蔬菜暖棚应该是最后一期了,这一期结束前,新的蔬菜种植也能在室外进行了,不会造成青黄不接的状况”
赵振华主动介绍道:“因为土地开化,开掘不便,新垦区的开垦工作也是最近才开始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轧钢厂支援了一批农具和工具,算是借了劳动生产的燃眉之急”
他看向几人说道:“不过从现在的生产规模和劳动需要来看,购买拖拉机参与种植和开垦势在必行了”。
“还有化肥,现在一直在使用农家肥,效果不是很好”
王小琴提醒道:“山里的土地本就未经过开垦种植,农药也很需要,去年因为没有经验,损失不小”。
“嗯,这两点意见很急,最好能在春耕前解决”
赵振华看向李学武,他知道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李学武。
李学武点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了,开口说道:“化肥的问题我想想办法,一个月内解决掉”。
“大概需要多少有数吗?”
他敲了敲沙发扶手道:“我可能从外面调,需要时间提前安排”。
“至少五十吨,才能满足今年的需要”
赵振华开口道:“预计春耕要耕种五千亩土地,我是真愁化肥的问题了”。
“这么多地?今年要开垦一千多亩?”
李学武挑了挑眉毛,看向齐耀武问道:“去年是三千亩多一点吧?”
“嗯,今年把砍伐区平一平,也种上地,那里的土地肥沃的很”
齐耀武点了点烟灰,笑着说道:“如果有了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