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什么呀,就交给我了。”
“合着一大帮子人送国外去学习大半年,我在家里扛雷啊?”
“这叫什么话,组织信任你懂不懂?”
李学武故意打官腔道:“这本来就是你们技术办的工作,我算是打短工的,我才是冤枉的那一个。”
“你说完这话仔细想想,你自己信了吗?”
夏中全撇嘴道:“从三机部手里抢项目,让对方心甘情愿奉上,啊?”
“什么两个意见啊,这不就是罚酒一杯,下不为例嘛!”
他眼珠子都要翻成白眼邪了,嘴里不忿道:“谁看不出来啊,一机部的领导是偷着乐呢!”
“你臭大街?我要说你在领导那挂了号了,你信不信!”
“嗯,回头我也帮你挂号去——”
李学武没接他的下茬,而是点了点桌子,问道:“上官琪那边怎么样?”
“干劲很足,是有真本事的,就是不知道后劲足不足。”
夏中全现在基本上不参与具体的科研和技术工作了,更偏向于管理。
就是技术办的工作他都忙不过来呢,哪里有时间盯在研究岗位上。
但他对手里的各个项目熟悉的很,来他这里审批项目和预算是研究所必须过的一关。
就像李怀德没有李学武的意见不签字一样,李学武对专业意见的态度也很中肯。
他不了解的业务申请,必须有专业技术管理岗位负责人审核意见,否则打回去重审。
“盯着点,她需要什么人尽管给她协调,这个项目……”
李学武长出了一口气,靠在椅子上,拧了手里的钢笔说道:“只要十年内有所突破,我就心满意足了。”
“这个项目绝对是史无前例的技术革新,思想革新,更是飞行器发展的革新和未来。”
“这个投资太大了,你有跟李主任做过汇报吗?”
夏中全颇为意外地谈及了两人从未有过的区域。
交浅言深,以前两人是纯粹的工作关系,虽然相处默契,但完全没到聊的这么直接的地步。
但有了私人关系以后,这种壁垒自然就消散了。
李学武在红星厂越成功,他们之间的关系越金贵。
同时,他的外甥女和外甥女婿也更为受利,就是这么直白。
“李主任的心态你是最了解的,是有点急功近利的。”
夏中全提醒他道:“这个项目我跟上官琪讨论过了,周期长,投资高,回报预期未知。”
“你确定李主任愿意等上十年?十年后他等得到吗?”
“谁都有急功近利的心态,你我都有吧?”
李学武很坦然地坐直了身子,放下手里的钢笔,看着他解释道:“况且李主任对技术投资的态度是很明确的,没有限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如果说无人机项目是一个无底洞,这只是在研究成果出来前,出来后呢?”
他探着身子,敲了敲桌子说道:“全世界都得沿着咱们这条路往下走,你有想过这种影响吗?李主任是愿意等的。”
“无论十年后,十五年后,他在哪,这份荣耀他都能分享到,这是他应得的。”
这倒是实话,无人机技术投入高,收益未知,可一旦成功,必然举世瞩目,到时候绝对要深挖掘的,李怀德这么喜欢现眼的人又怎么会甘心低调呢。
“你有没有想过,要投入多少?她的预算是一百万元。”
夏中全摊开手说道:“上官琪的家人已经来了,正在跟她一起筹备这个项目,我已经把全厂技术人员的材料给了她。”
“全厂范围不够,跟她说,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打申请。”
李学武认真地说道:“小家子气,厂里有几个懂飞行器的,让她去全国的大学和工厂里面选,选出来让谷副主任去挖。”
“一百万元?做梦呢?”
他一撇嘴,道:“五百万元以内,她要是能拿下来,我保她一个院士的头衔。”
这真不是李学武在忽悠,更不是在吹牛。
真要是攻克了无人机的控制技术和操控系统,绝对是国之重器,是行业的鼎峰了。
丑国一台无人机坠落在咱们家,后来才知道售价500万。
美元!是500万美元一架!
八几年,咱们从以涩咧购买了几架无人机,宝贵的不行。
为什么?
因为咱们没有,不懂,更不能生产,坏掉就完蛋了。
买来的时候多少钱就不知道了,但付出的绝对不止金钱。
李学武很清楚目前国内技术落后的现状,想要率先攻克个项目有些困难。
但是,就算不能领先攻克,只要咱们手里有了,就知足了。
时代是在发展的,只要不落后太多,就有机会实现超越。
这才六七年,给上官琪的团队二十年,也才八七年,三十年,也才九七年。
后世的九七年,咱们的无人机技术才刚刚起步啊。
红星厂想要在未来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屹立不倒,必须有拿得出手的硬家伙。
有听说大学合并的,咋没听说有大学合并冰工大呢?
能造荷包蛋的学校,你合并它?
红星厂也是一样,基础工业要发展,尖端科技要掌握。
既然有这个机会了,又拥有了合适的领军人才,那必然是要搏一搏的,哪怕是用KH-4的销售利润养着他们,也得搞出来。
李怀德在听李学武提及这个项目的时候,也是有犹豫的。
就像夏中全所说的,他含糊的关键点在于他能不能等得到。
李学武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告诉李怀德,就算他死了,这个项目成功了,也得把他挖出来挂在荣誉墙上展示起来。
李怀德被他的话给气笑了,问李学武,他到死了的那一天都看不到项目的成功?
李学武却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回答他,这个项目成功了,您想死都不一定能死的成了。
这一句才是打动李怀德认同这个项目,痛快审批的原因。
什么意思?
很简单,真的主持开发了这个项目,并且还成功了,这哪里是奖牌啊,这是特么免死金牌啊。
-----------------
在李学武的办公室,两个人聊了聊此去津门的业务工作。
提到了客船制造、飞行器零部件供应链以及其他项目。
谈到最后,又提起了701项目分拆以后的安置方案。
李学武给出了个意见,701项目组全体人员,除了赴日考察团成员和无人机项目成员外,全拉红星训练场集训一个月。
这些人刚刚从冰城来,那边的形势和状况跟京城的大不一样。
而且冰飞厂正处于变革的过程中,势必会有人心不稳的状况。
正合适,上山体能训练,思想学习,净化心灵,安抚情绪。
再下来的时候,看红星厂哪哪就都好了。
至于说考察团和无人机项目组的技术人员,李学武是准备另行集训的,要交给专业的人员来考察和培训。
这种要害部门的技术人员,绝对是保密的重点。
现在还没什么,红星厂的技术也没多少需要保密的。
但在未来,对外贸易项目日益增大,增量的红星厂,必然会成为与外界接触的典型企业。
守住安全关,是一个企业维护稳定运营的最后一道防线。
别特么技术搞出来了,给别人做了嫁衣,这事李学武不干。
而且,去芜存菁,二五仔他是不会要的,无论他的技术有多好,要是把这里的技术传递给了其他企业,李学武也不愿意。
别以为冰飞厂干不出这种事情来,红星厂都能摆人家一道,人家凭什么不能反过来摆你一道?
夏中全跟李学武相处时间久了,也不觉得他这种“总有刁民想害朕”的被迫害妄想症是病了。
谨慎无大错,至少他还没看见李学武因为疏忽和失误对工作造成过什么损失呢。
这也是李学武平步青云的基础,能干事不出错,绝对是本事,一般人真的做不到。
离开前,夏中全给李学武说,赵雅芳来厂里看了王露。
两人谈了什么不知道,但听王露的意思是满意的,不然也不能邀请她去见见赵雅军了。
赵雅军正随着赴日考察团一起在训练场集训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原本应该是赵雅军来见她的,这样才礼貌些,可情况特殊,集训出不来,只能是她主动一些,赵雅芳说的很客气。
王露有一个方便,她是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可以去红星训练场做服务工作,也就有了两人接触的机会。
赵雅芳既然来邀请王露,就说明跟家里,跟赵雅军已经通过电话了,征得了一家人的同意。
夏中全算是媒人,自然也是愿意的,昨天就把外甥女安排过去了,算是一种假公济私了。
王露相中了赵雅军,赵雅军也同意相看王露,这就是好的开始。
在李学武看来,王露比周小铃更适合赵雅军。
没有资本的,就找个本分一点的,傻一点的都无所谓。
真要是贪大求全,要那么一个不省心的,早晚要出事。
嘿嘿,话别说的太早了!
李学武真就被自己这个思想给打了脸,本分的姑娘也惹祸。
周日这天下午,李学武刚从俱乐部回来,便见赵雅芳哭笑不得地抱着孩子在跟母亲说着什么。
等他进屋听了一会,这才知道,王露把她娘家房子点了。
是的,王露周五去的训练场,当天就见到了赵雅军。
两人是在李学武办公室见过面的,不算是陌生。
虽然没有媒人跟着,但都是青年男女,也知道彼此见面的目的,所以就坦诚地聊开了。
这世上最打动人心的便是真诚,如果这姑娘再漂亮的话……
说实在的,赵雅军追求周小玲失败后,是深受打击的。
尤其是请了二哥出面帮忙,还要面对那种现实的问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