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领导在前面走,两个班子成员,几个随行调研人员和秘书跟在后面走。
李雪用胳膊肘挡了彭晓力一下,两人脚步稍慢,落在了后面。
“干啥呀?咋地了?”
“小点声——”
李雪瞪了彭晓力一眼,轻声问道:“早晨我二哥……李副主任让你找我去了?”
“没有,是景副主任。”
彭晓力见她问起这个,心想原来是介意早会那会的事。
他主动解释道:“李副主任叫我过去开会,见你没在,领导便让我去找你。”
“怎么了?”
“没事——”
李雪扯了一个尴尬的表情点点头,说道:“没赶上早会,随便问问。”
她能怎么问,难道要问你进我二哥房间的时候,景副主任在不在?
再怎么说,那也是她二哥,另一个是她领导,彭晓力才是外人。
真要是这么问了,彭晓力敢不敢说是一回事,一定是要胡思乱想的。
想起二哥早晨的坦荡,以及说给自己的那些话,李雪也是含糊了。
难道真的是自己错怪二哥了?
“其实没啥,就是谈了谈今天要看啥,让我提前准备一些材料,做好行程安排。”
彭晓力不知道她心里想的,还以为她怕挨领导骂,在这担惊受怕呢。
所以自顾自地开导起了李雪,讲了早会的事,又主动问李雪要不要那些材料,他多拿了一份。
“谢谢你啊——”
李雪扯了扯嘴角,努力露出个笑容道了谢。
这小子罗里吧嗦地说了一大堆,一句有用的都没有。
你倒是说说你去房间的时候景副主任在不在啊!
“你还跟我客气啥——”
彭晓力走的近了一些,小声问道:“你陪着景副主任转了大半个中国,又在奉城待了那么长时间,很辛苦吧?”
“还行吧,第一次出远门。”
李雪瞥了他一眼,脚下往旁边多走了一步,悄悄拉开了距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普通同事关系,别走的太近,不好。
明显的,彭晓力说话的语气一顿,是感觉出了李雪的敏感。
这可真是……
现在厂机关里是个人都知道李雪的身份背景了,小年轻的有几个不想追她?
长相、性格、文化程度这些都不用提,只是李学武的关系,那妥妥的少奋斗十年啊。
厂领导家的孩子就是不在跟前,否则早就被盯上了。
当然了,也有舍不得自己的原因。
听说熊本成的闺女长得就够磕碜,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对象。
老熊倒是在厂里物色了几个年轻人,可只要一安排相亲,那些年轻人就逃跑。
只能说这年月的年轻人还是纯洁的多。
走在后面的两人好一会没说话,气氛愈加的尴尬。
彭晓力想要找个话题聊一聊,毕竟像这样的机会不常见。
但他心里现在都是乱的,一时都忘了要聊啥了。
而李雪还在纠结自己是不是误会二哥了,这会儿也沉默着不说话。
直到炼钢厂看完了,转站下一处工厂了,两人这才跟了上去。
只是目光触碰间,多了几分尴尬。
-----------------
从上午八点半开始转,中午简单吃了个工作餐,又继续转到了下午三点半。
炼钢厂、五金厂、电子厂、摩托车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客车制造厂、特种车辆制造厂等等。
其中还包括正在规划和建设的飞机制造厂、轧钢厂、化工厂、发电厂等等。
在电子厂,景玉农和李学武一行人详细地了解了多种电器的技术和生产情况。
参观了多条电器生产流水线,对电器零部件仓库储存和管理等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行人走走停停,绝非走马观花,只看一景。
无论是李学武还是景玉农,对红星厂目前的重点项目都是特别关心的。
在技术层面上可能有所欠缺,但在产品和管理方面,两人都能问的明白,说的清楚。
这倒是给现场的管理负责人很大压力,很怕回答的不好,领导会看出来。
李学武在钢城,在董文学这里当然不会装假,更不会故弄玄虚。
现场看到的问题现场就提出来了,而且不是跟现场管理说,而是直接跟董文学说。
他不纠结问题,而是讨论产生问题的原因。
基层的一切问题都能从管理层找到答案,松了紧了都不行。
景玉农与董文学平级,两人各自管理的摊子都很大,很重要。
不过一个在机关,一个在地方,互相之间倒是很好说话。
唯独李学武,跟董文学没客气,对专业厂的生产管理和组织建设提了很多意见。
相比之下,钢城工业的负责人对李学武的意见和态度更为重视。
传言就不用说了,只看李学武和董文学之间的关系,他们也不得不重视。
况且这些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李学武也没有针对那个人,他只是说在座的都是垃圾。
这个真是没办法,尤其是基层管理者。
越是基层管理者,眼界和认知受限越严重,往往他们一说问题,李学武已经很明白了。
对于他们来说是问题,但在李学武这里,随便都能说出两三种解决办法。
而且这些办法还能被基层管理所认同,真心感觉到彼此之间的差距。
所以,讲话都是言之有物的李学武,无形之中好像成了这次调研的主角。
每每都是他在调研结束后,对该项目做出评价。
景玉农也是很佩服李学武的才学和能力,尤其是在务实和务虚之间很能找准平衡。
你听他说话是有一些粗俗的,尤其是跟下面的班长、段长,稍稍不注意便会有啷当。
嘿,奇怪的是下面这些人就愿意听他说这个。
李学武现场听汇报,对工人和班长提问,好了也笑骂,不好也笑骂。
这些人在得到他笑骂的同时往往能很快明白哪做的好,哪做的不好。
应答李学武的时候,脸上的笑意是很真诚的。
你都说领导应该有文化,客气着说话,但真正会说话的领导更容易得到基层职工的支持。
嬉笑怒骂也是一门学问,谁敢说李学武没有文化,没有才学。
去红星厂机关问问,老笔杆子也不敢吹牛哔说自己的文章在厂里天下无敌啊。
李副主任现在很少动笔了,但只要有文章,那必然是要上大报的。
最次了也是《钢铁日报》这样的系统大报,甚至《人民大报》也会刊登和转载。
他就能用最平凡的文字书写最生动感人的文章,内容详实,感情丰富,思想卓越。
恰恰是写了一手的好文章,却长了一张悍匪的脸,说话又风趣又有内涵,你就说三十岁的阿姨爱不爱?
阿姨爱不爱不知道,钢城工业的基层干部们对他是又敬又爱。
上面的领导可能畏惧李副主任来钢城任职,但他们更为期待。
为什么?
因为这样的领导告诉你应该怎么务虚,又真正要求你应该务实。
基层到底要不要务虚?
这个问题不用思考,这是送命题,答案是必须的。
命是前途和组织生命的命。
抬起头看看厂房悬挂的标语就知道了,抓思想、抓生产。
你说基层要不要务虚?
但基层应该怎么务,如何务,务到什么程度,这是个问题。
尺度和程度当然是由上面的领导把控,今天的调研工作,下面这些人就觉得李副主任把控的很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而景副主任也觉得他把控的很好,两手抓,两手都抓得住。
-----------------
“真不抽了?”
董文学打量了自己的这个学生一眼,笑着点点头,说道:“好,大毅力。”
“您别夸我了,这算什么大毅力。”
李学武笑着看向他,问道:“韩老师逼着您戒烟了吧?”
“唉——”
董文学叹了一口气,目光有些幽怨地看着他,说道:“你是怎么戒的?”
“您是想问我怎么不抽了,对吧?”
李学武笑呵呵地说道:“没用的,别想着拉我继续抽了,大丈夫说戒烟就戒烟。”
“这可是好东西啊——”
董文学略显惆怅地看了一眼手里的香烟,不舍地摆在了一边。
是有点可惜了,这都抽上熊猫了。
这里说的熊猫烟不是后来认知的小熊猫,连生产厂家都不一样。
这里说的是五六年魔都卷烟厂生产的,是真正的TG烟。
咋说呢,制烟标准对标了当时牌子最响的外烟三五(555)。
董文学抽这个确实抽得起,也上档次,但李学武还是钟爱胡同孩子的梦,大前门。
可惜了,他现在手里还有储存起来的大前门,但能让他主动散烟的人太少了。
这里多费几句口舌,年轻人初入社会打拼,就算你不抽烟,也带盒稍微上档次的烟放兜里。
出门在外,三五十块钱的面子还是要有的。
不用什么人都散,好哥们、好朋友知道你不抽烟,懂事的就不会要你的烟抽。
真没脸没皮呲哒你,拱火你,说有烟不贡献出来,看人下菜碟等话语,目的是跟你要烟抽的人,趁早离他远远的。
这种自制力和替朋友着想的能力都欠缺,还特么处什么处。
只需要散给初次见面,你需要的求助,或者对你有所帮助的人。
当然了,你散出去的烟不一定有收获,那些人也不一定帮助你。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