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下,显隆帝竟然真的双膝发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这让显隆帝觉得羞辱不已。
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有这么一天。
从他做太子时起久只跪天地,跪父皇、母后。
二十余年前父皇驾崩,母后一年后病逝。自那时起,显隆帝就只跪天地。
任何一个人,一个具象化的人都不可能让他下跪。
可这一次,山长做到了。
强大的浩然气压迫下,显隆帝的双腿便不听使唤的打弯。
那一瞬间显隆帝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巨大的压力贯穿进入到了他的体内。
如果他不听话跪下的话他的五脏六腑会瞬间爆裂。
他相信山长是有这个实力也狠得下心来的。
虽然显隆帝在群臣面前是至高无上尊贵无比的圣天子,但在山长眼里怕就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凡夫俗子吧?
山长可以做到举世第一人的位置,自然就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
在山长看来,显隆帝死了再立一个皇帝就是。
毕竟李家宗室有那么多人,最不缺的就是皇位继承人。
所以在那一刻显隆帝怂了。
他那么一个高傲无比的人也怂了。
他知道该低头的时候一定要低头,如果一味顽强的逞能,结果很可能是悲剧的。
显隆帝当然不希望稀里糊涂的暴毙。
他虽然登基已经二十余载,但还不到五十岁。
虽然显隆帝很清楚他不可能真正活到万岁,但是只要养生得当,保养得体,活到八九十岁还是没问题的。
一个人一旦登上了至尊宝座,掌握了绝对的权力之后就绝对不会想要放手。
因为那种将芸芸众生掌握在手中的感觉实在是太令人激动了。
没有人能够抵御那种诱惑。
多少人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就是因为成为皇帝可以掌握他人的生死。
那种虚荣带给人的畅爽感觉,是难以用三言两语描述清楚的。
至少在显隆帝看来是如此。
所以他哪怕是苟活也不可能愿意去死。
山长当然也没有要置他于死地的意思。
所以显隆帝竭尽所能的苟且下去,哪怕是在山长面前,在赵洵面前下跪也无所谓。
反正当时没有外人在场,看到的人中除了大伴郑介都被显隆帝处死灭口了。
宫中不会有人知道他在人前下跪的窘状,史书上也绝对不会提及。
但是显隆帝骗的了别人,骗不了自己。
这就像是一根刺,深深的扎入到了他的心脏深处。
显隆帝觉得难受极了。
当下固然难受,但也没有到无法承受的地步。
但是显隆帝不知道有朝一日这种痛感会不会增强,会不会愈演愈烈。
若是那样的话,显隆帝就真的绝望了。
通过这件事显隆帝也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仅仅依靠郑介一人不足以保护他。
远的不说,就说上一次东越剑阁的剑圣魏无忌出手,就差点取走了显隆帝的项上人头。
这一次山长仅仅一句话就能够让显隆帝跪下。
郑介面对顶级强者时的乏力体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显隆帝要想自保必须另想办法。
或许他可以祈求另一个大宗师和郑介联手,来庇护他守护他?
可是这世间的超品大宗师很稀有,可谓屈指可数。
除了袁天罡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显隆帝实在想不到还能指望谁。
或许西域那边有点机会?
东越、北蛮、南蛮都不用说了,这些都是敌对势力。
西蜀的话据说有一个隐世修行者近乎达到了宗师境界,可是此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也没有人见过他的实战,不知道他是不是徒有虚名。
思来想去,也只有西域的那位金刚不坏之身的佛僧可以值得一试了。谷潹
唯一的问题是西域如今不在大周手中,所以联络是个问题。
但是显隆帝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就一定会达到目的。
这件事他准备绕过安西大都护刘霖,而是派一名心腹前往西域专门洽谈。
若是能够成功说服这位佛僧来到长安,那显隆帝的安全感就将增加不少。
西域,万佛寺。
金刚大祖宗慧言法师正在坐禅。
作为大宗师中唯二开了天眼的人(另一个是袁天罡),慧言法师能够预知到将来要发生的事情。
当然了与袁天罡的全职全觉比起来,慧言法师所开的天眼更像是开了一半。
有种雾里看花,朦朦胧胧的感觉。
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作出判断。
或许是时候启程前往中原,前往长安了。
一直以来慧言法师就对于中原对于长安有一种莫名的情愫。
大概是因为中原或者说长安实在太过繁华了吧。
不管是谁都抵御不了这种诱惑。
当然,慧言法师很清楚他去长安并不是贪慕繁华,也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他去长安是为了西域佛门能够在中原兴盛发展。
一直以来中原的宗派林立,但能够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直都是道门。
道门的强大源自于它是中原的本土宗派,自打开宗立派以来一直不断的演化,十分适应中原王朝的国策。
远的不说,就拿近的说,大周王朝的国教就是道教,足以见证道教的兴盛。
道门的强大在于它可以最大限度的适应中原人的需求。
而且它不会与中原王朝争夺权力,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中原王朝的皇帝不会受到威胁。
帝王没有了威胁感,自然会竭尽全力的扶持道门。
因为道门不但不会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反而会稳固他们的统治。
如今道门的执牛耳者非袁天罡莫属。
慧言法师对于袁天罡也是相当了解的,袁天罡的强大在于他是大宗师境界中稳稳排进前三却一点也不高调嚣张的。
能够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这意味着袁天罡必须要极力的压制自己内心中的私欲私念。
人都是自私的,自私是人的本能。
只不过成大事者会尽可能的压制这一情绪,使得其不会在关键时候爆发。
袁天罡毫无疑问就做的很好。
他虽然是大周国师,钦天监监正,但是一直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冲动。
这种平稳到不能再平稳的情绪下,袁天罡的个人实力仍然在突飞猛进有朝一日若是能够赶上山长都不奇怪。
中原人有句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慧言法师觉得很有道理。
他既然要扩张西域佛门,使得其在中原开宗立派不断壮大,自然得竭尽全力的了解主要竞争对手。
在慧言法师看来,西域佛门主要的假想敌不是旁人,正是道门。
道门起步早发展的好,如今已经稳稳位于中原第一把交椅。
如果说谁能与之匹敌的话,恐怕只有书院了。
但是书院严格意义上来说又不能称之为宗派。它更像是一个与世无争的组织。
比起道门,书院更是不争。
不争而世人莫能与之争,这是最近慧言法师新感悟到的一句话,他觉得很有道理。
而且书院走的是树立标杆的路线。
书院弟子一共才有多少?即便算上山长所招收的外室弟子,一共也只有几千人。
若是只计算内室弟子的话则只有寥寥几十人。
而天下读书人有多少?
两者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但是神奇的是天下读书人纷纷以书院为圣地,皆是以有朝一日进入书院成为书院弟子为荣。
可以说,书院已经成为了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一个符号。
在他们心中,书院就是无与伦比的存在。
有些时候慧言法师都在想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这确实有些不符合常理。
但有的时候有些事情就是不能用常理忖度之。
至少慧言法师是这么认为的。
“或许我到时候到了长安,可以跟山长比试比试,打上一架看看问题就是出在何处。”
在慧言法师看来,书院之所以有今天全在于山长。
山长的强大一手缔造了书院。
天下读书人对于书院的崇拜更多的也是来自于对山长的崇拜。
所以为何山长可以赢得这么多人的崇拜?
仅仅是因为强吗?
慧言法师觉得恐怕未必。
天下高手无数,顶级高手也有十数人。
但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山长那样拥有如此多的拥护者。
在慧言法师看来,这或许是源自于山长强大的人格魅力。
所以为何山长会散发出如此强大的人格魅力?山长为何有如此大的人格魅力?
传说山长在书院之中教导弟子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套路,而是随心所欲,美其名曰有教无类。
要做到这点其实也不容易。
有教无类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顾。
有教无类是竭尽所能的给到弟子自由度,任由弟子在这个范围内去探索各种可能性。
但是一旦发现弟子有走偏或者越界的趋势,还是需要往回拉一拉点一点的。
要做到这点,意味着教导者必须首先自己意识到这个边界在那里,这样将来才好把握。
而更多情况下,为人师表者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这个边界在哪里。
这种时候教授弟子学问,慧言法师除了用误人子弟来形容,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解释的词语了。
有些时候,有些人有些事真的不能用常理忖度。
能成为超品大宗师的有几个是凡人,那都是千载难得的根骨加上遇到了极好机遇才成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