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仙侠修真 > 大周不良人 > 第三百九十一章 何谓天道(近20000字超级大章)

第三百九十一章 何谓天道(近20000字超级大章)

上一页大周不良人章节列表下一页

其一是大周国师,其二是道门天师。

换句话说袁天罡就是神棍中的神棍,他说的话由不得显隆帝不信。

果不其然,显隆帝很郑重的吩咐道:“其他人都退出去吧,朕跟袁天师单独聊一聊。”

事关大周国运,由不得显隆帝不重视。

这些宫廷内侍都很识趣的退了出去。

他们巴不得不去听这么重要的东西呢。

听到了这些重要的信息却不能说,那简直是太痛苦了。

说出去的话他们势必会性命不保。

所以干脆就不要去听。

在皇宫之中保命的诀窍就是少说多做,也少去打听少去编排主子。

毕竟皇宫之中耳目众多,你永远不知道隔墙会不会有耳。

为了避免万无一失,最好避免所有危险的可能,就不要去打听不要去听。

一众的宫女太监退了出去之后显隆帝凝神望着袁天师,沉声道:“袁天师现在可以说了吧。”

只见袁天罡点了点头道:“贫道预测到了天机。这一次不是窥天机,是上苍直接降下了指示。”

轰隆,一瞬间显隆帝直是觉得脑子翁的一炸,整个都要不好了。

上苍直接降下了指示?

直接降给了袁天罡?

不知怎的,显隆帝竟然觉得有些发酸的味道。

唉,为什么上苍降下旨意的时候不是直接降给他的呢?

他可是根正苗红的天子啊。

身为天子不应该是第一个接受如此重要的信息吗?

为何听到的却是一个神棍?

此时此刻显隆帝的内心是相当不平衡的。

但是没有办法啊,事实就是如此。

所以哪怕此刻显隆帝的心里再不平衡,也得心平气和的去听袁天罡讲述。

“上苍怎么说...”

说这话的时候显隆帝的声调明显都有些开始变了,再也没有了半分君王的威严感。

“未来或有人将取代大周的皇位,而且是个异姓人。”

袁天罡一字一顿的说道。

虽然早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当显隆帝听到这里的时候还是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有人将取代大周的皇位?这个人是谁?什么时候?”

这些信息点袁天罡并没有一次性的说出来,所以这让显隆帝不是很满意。

要知道这些都是他十分关注的点,说了和没说完是两个概念。

袁天罡这个老神棍,当真是懂得张弛有度。

一开口就有要拿捏显隆帝的意思。

当然,显隆帝不可能任由其进行拿捏的。

如今他一定要问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要他问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不怕会有意外出现。

“陛下莫急,贫道只知道这个人姓赵,也只是有可能。”

“姓赵?”

赵洵?

显隆帝听到这里的时候本能的反应就是赵洵。

因为在大周,赵家论显赫唯有雍州赵家最盛,也就是赵洵他爹成国公赵渊这一家。

但是如今成国公已经被显隆帝除去爵位,赵渊和其后代子孙理论上讲跟平民百姓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情况下说赵家有可能谋夺李家江山?

凭什么?

就凭赵洵?

显隆帝觉得很不服气,进而进行确认道:“天师真的看清楚了吗,真的听清楚了吗?会不会有假?”

对于显隆帝而言,确保国运昌隆,确保江山稳固是他的责任。

哪怕他追求个人修为境界的提升,也必须要保证国家不折损在他的手里。

这两者其实是并不矛盾的,实现了其中一点后,另一点也有很大的可能实现。

如今显然国运问题是显隆帝更需要关注的点。

如果他不能确保国运昌盛的话,很可能接下来他将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结果,那就是朝代更迭。

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可以永远统治下去。

这点显隆帝十分清楚。

历朝历代,基本上皆是如此。

要保证国运昌隆,前提就是拥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统治基础。

在这点上大周还是做的很不错的。

大周的统治根基是士绅而不是所谓的贵族。

所以哪怕是一些贵族起了叛乱之心,也很难获得足够的支持。

而读书人是最容易笼络的群体,只要给他们赏赐点小恩惠,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跑来冲你摇尾巴。

一直以来,显隆帝也是秉承了祖训这么做的。

他很清楚即便得罪任何人都不能得罪缙绅。

读书人是大周皇朝的统治基础。

读书人...

勐然之间显隆帝想到了一个可怕的想法。

如果说读书人是大周王朝统治的基础,那么能够撼动他们统治的不就恰恰是读书人吗?

如果读书人全部去选择支持新君的话,岂不是意味着大周王朝和皇室就被他们摒弃了?

一想到这里的时候显隆帝直是觉得一阵的后怕。

“不不不,这不可能...”

显隆帝一时间觉得有些头皮发麻。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话,那整个大周朝廷面临的压力确实是太大了。

身为大周帝国的掌舵人,他此刻确实压力山大。

读书人除了信奉当今朝廷,还有可能信奉谁?

显隆帝在内心提出了这个问题,随后很快他就得到了答桉。

这个答桉就是书院。

一直以来书院都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

这一点是母庸置疑的。

很显然书院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读书人有两条出路。

其中一条自然就是为朝廷做事为显隆帝做事。

科举考试的存在是这条道路畅通无阻的基础。

读书人从决定走这条道路开始,就要经过层层选拔,层层筛选。

从地方层级的考试开始,到国家一级的考试。

每个考试细节都至关重要。

因为只有把每一级的考试都完成好,从中脱颖而出,他们才有可能走到最后一步--殿试。

殿试之后这些读书人就获得了入朝为官的资格。

虽然通常来说一开始他们做不到太高的官位,但是只要能够忍能够熬,通常来说一辈子下来做个四五品的官员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再想往上爬,想要爬到三品以上的高位就要看运气或者看家族背景了。

虽然大周皇朝在有意的削减世家的影响力,但是不得不说到目前为止世家并没有彻底消散。

显隆帝就知道雍州地界上有几个势力十分庞大的世家。

这些世家的势力甚至一度可以左右朝政。

当然显隆帝登基之后对这些世家进行了严酷的打压。

被打压之后的世家老实了很多,许多事情他们不敢再去做了,开始变得老老实实安安稳稳。

当然,显隆帝知道这一切都只是表象,都只是暂时的。

只要给了这些世家机会,他们仍然有可能东山再起,仍然有可能死灰复燃。

所以显隆帝一直以来不敢给他们这个机会。

显隆帝一直在严格控制世家的资源。

以防止出现世家干政的情况。

让更多的寒门子弟上位是有助于朝廷统治的。

因为寒门子弟没有那么多背景,没有那么多盘根错节的关系,比较好控制。

相较于世家有着巨大的靠山,寒门子弟唯一的靠山就是朝廷。

离开朝廷之后他们就什么都不是,脱下了那身官袍之后他们同样什么都不是。

所以如今整个朝廷上下大概有超过七八成的官员都是寒门出身。

显隆帝在严格控制朝廷中寒门官员的比例。

只有保证绝对的寒门子弟数量,才能够保证朝廷的话语权,才能够保证皇帝的权威性。

正如他之前所说的,寒门子弟都是一群狗。只要随便给他们丢下去几根骨头,他们就会争相抢食,就会兴奋的冲你摇尾巴。

而世家子弟不同。世家子弟见多识广,整日钟鸣鼎食。

可以说世家就是一个微缩版的皇家。

许多皇家享用的东西世家同样也可以享用,无外乎换一个名字罢了。

所以他们骨子里其实是对皇家对朝廷有不屑的情绪的。

这也是为何显隆帝不愿意用世家子弟的缘故。

人都是希望被吹捧的,显隆帝也不例外。

显隆帝一直幻象几百年后他能够在青史留名,能够成为所谓的千古一帝。

这当然不容易,但是显隆帝觉得这并非没有可能。

因为对显隆帝而言,他只要能够实现文治武功中的任意一件,就有资格有可能跟历史上的那些明君圣君去进行比较。

只要他敢于去比较,就有可能比过他们。

当然,一切还要看史官的态度,看史官去如何执笔。

史官的态度不同,显隆帝在青史上所留痕迹自然也会不同。

当然了,仅仅就目前而言,显隆帝的状态还是相当不错的。

那些不听话的史官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显隆帝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换掉。

凡是能够留下来的史官大部分都是听话的。

显隆帝很清楚保持这点的重要性。

因为唯有留下一些听话的史官,他们才会遵照朝廷的意愿,遵照显隆帝的意愿去做事。

如果无法做到这点的话,结果可谓是扑朔迷离。

当然了,即便史官全部按照显隆帝的意志行事,甚至是夸大其词的夸耀显隆帝的功绩,如果显隆帝本身没有什么值得拿到出手的政绩的话,仍然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大周不良人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