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
林大官人哂笑道:“谁让我功高难赏,不多歇歇又怎能让皇帝放心?
既然没有其它合适的赏赐,就多赏点假期吧!”
与申时行下了和棋,回家后林泰来感觉时机差不多了,就以兵部通信司的名义写了本奏疏。
“倭国动乱百年,如今已近乎一统,拥兵三十万尾大不掉难以裁撤,必将对外用兵。
故而倭兵有可能于四五月间,趁东风跨海侵入朝鲜国。并且狼子野心贪得无厌,将企图以朝鲜国为跳板,寇我大明。
而朝鲜国二百年不知兵,必定无力抗拒倭兵,须臾之间全境陷落。
若我大明念及屏护藩属之义,以及唇亡齿寒之危,朝鲜国不可不援救。
如今可早为筹备,以免临机遇事措手不及。”
这封奏疏送到京师后,在绝大多数人眼里都是莫名其妙的,还有点哗众取宠。
“凭空”预测一个方向遭受强敌入侵,然后说要早做筹备,这手法怎么看也像是个骗子。
只不过骗子是为了骗金银财宝,而这奏疏是用“备战”来骗钱粮和权力?
是不是林泰来因为几个月不在朝廷,生怕被忘了,所以要想方设法的刷存在感?
内阁将这份奏疏下部议,兵部尚书叶梦熊复奏说:“先静观其变,再派商人去倭国打探。同时在辽东积聚粮草。”
但沉寂半年的兵部左侍郎石星单独上奏,指责林泰来为贪权财而虚构敌势。
刚从“闭门思过”复出、急需立威的左都御史陆光祖弹劾林泰来“心有异志、阴图不轨”。
并且陆光祖还提到了一个典故,在赵匡胤陈桥兵变之前,曾出现了一个敌国入侵的假军情。
户部官员杨俊民、孙鑨等人纷纷上疏,言及去年平定宁夏耗费数十万,今年还要备战纯属劳民伤财、虚耗国库。
纷纷扰扰的言论中,万历皇帝也有点懵逼,咨询首辅赵志皋。
赵首辅提议不必轻易做出决定,先将有关奏疏留中不发,以观后效。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