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三十三章 ‘家里’的讨论(上)

第五百三十三章 ‘家里’的讨论(上)

上一章走进不科学章节列表下一页
“.......”
虽然在之前的联系过程中,刘渤生就曾经听李觉提及过老郭等人对那个“气象多普勒雷达”原理的争论。
但老郭和陆光达等人毕竟不是专业的雷达研究者,因此他们的描述更多还是偏向于纯理论方面。
可眼下从孙俊人的反应来看......
气象多普勒雷达似乎还涉及到了实物....也就是海对面的某些具体项目?
想到这里。
刘渤生的内心忍不住冒出了一股好奇,连忙对孙俊人说道:
“孙院长,你别着急,电报我待会儿就让部里的同志给你传过去,这事儿你就放心吧。”
简单安抚了一句孙俊人后,刘渤生便又问道:
“话说孙院长,不知你提到的海对面有关多普勒雷达的绝密项目是......?”
“.......”
电话对头的孙俊人沉默片刻,不知道是在整理东西还是平复心绪,过了一会儿方才说道:
“没错,海对面有一个相关的项目,只是它的保密级别比较高,所以光达他们不知道也情有可原。”
“不过渤生同志你本就在知情名单内,所以和你简单说说倒也没什么问题。”
听闻此言。
刘渤生本就猴精猴精的招风耳立马就八卦的竖了起来。
吃瓜.JPG。
随后孙俊人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大概在两个月前吧,保密部门的同志收到了一批从海对面传递回来的情报——对了,221厂的那批外国文献就是其中之一。”
“那些情报总数不小,除了那批国外文献之外,还有一些涉及到多个方向的绝密信息。”
“其他类目的情报我不太清楚,不过其中有一条和雷达研发有关,就是海对面成立了一个叫做Nexrad的项目,主要就是为了研发气象多普勒雷达。”
“项目的领头人是乔治·惠尔顿,也就是逆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提出者。”
“根据情报显示,海对面对这个项目非常看中,第一期就批了400万美刀的经费下来。”
听到900万这个数字。
刘渤生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室温都随之升了0.1度:
“好家伙,第一期就400万美刀?”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们那架科罗娜卫星的造价才1900万美刀吧?”(后世另一说法为2600万,我采纳了1900这种。)
“是啊,400万美刀呢。”
孙俊人感慨的点了点头,心中暗骂了一句土财主,接着又说道:
“不过气象多普勒卫星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整个项目最终还是为了完成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研发。”
“也就是与同样处于雏形阶段的宙斯盾系统、AMSA计划、弹道导弹探测结合,形成全新一代的三位一体格局。”
“所以渤生同志,我才会说国内不可能会出现气象多普勒卫星的技术——海对面八字都还没一撇呢,咱们哪可能会窃取得到?”
说道最后。
孙俊人不禁摇了摇头。
作为曾经通信兵部的副主任,孙俊人在很多情报方面,要比很多同级别的同志了解的更深入一些。
因此对于陆光达、老郭甚至刘渤生等人而言颇有争议的气象多普勒雷达研制,在他看来几乎没有任何落地的可行性。
电话对头的刘杰显然也理解了孙俊人的意思,只见他沉默片刻,忽然又问出了一个问题:
“孙院长,我很理解你的想法,不过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说一种可能啊.....”
“什么可能?”
“也许......在海对面之前,就有人——甚至是华夏人已经推导出了气象多普勒雷达的原理呢?毕竟海对面虽然很强,但并不代表它们永远都是第一,对吧?”
“?!”
...........
挂断电话后。
刘渤生喊来了自己的助理,让他将电报用加密形式转发给了孙俊人。
做完这些。
刘渤生便重新将注意力放到了面前的一份文件上。
文件厚度大概有一厘米,最上方写着一行龙飞凤舞、与人民日报标题字体近乎无二的批语:
【刘渤生同志亲启】:
【如今国际局势诡谲,美乐帝初登大位,吉隆滩登场失败必怀恨在心,穗宗又短视自负,二者犹如公羊顶角定将生事,不可不防矣......】
批语下方则是一些涉及国际动向的内容。
看着这条批语。
刘渤生的脸色顿时凝重了起来。
一如221厂收到了外文期刊,十院收到了气象多普勒雷达的情报一样。
二机部作为核工业的直管部门,自然也同样获得了一些秘密消息。
而且比起十院的情报,刘渤生手上的日期还要更新一些。
例如此时他桌前的这份报告。
报告上详细记载了毛熊的萨哈罗夫在上周三的时候,已经开始组建起了超级氢弹的研制队伍。
整个项目代号AN602,当量为1亿吨,周末一些材料已经运进了新地岛。
以毛熊的技术实力和资源积累,很可能在年底前就能看到大伊万的问世。
像老郭等人此时或许只是隐隐有些预感,甚至连变故发生的地点都众说纷纭。
比如有的猜测是土鸡,有的则说是意呆利——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有海对面的导弹基地。
还有人认为会是德意志,毕竟那儿刚准备立起柏林墙嘛。
但对于刘杰以及更高层次的大佬来说,他们却很清楚一件事。
那就是......
下一个漩涡不在欧洲,而在.....
北美!
至于变故发生的时间,应该在一到三年之内——具体要看其他两大流氓的情况。
因此比起老郭等人,刘渤生肩上的压力要大上无数倍。
不过现在.....
一个小小的变数似乎出现了。
只见刘渤生低垂眼眉,在纸上写了“韩立”二字,又在上头圈了个圈。
当然了。
作为堂堂的二机部一把手,刘渤生自然不会天真到以为这个变数能够加速核武器研发的局势。
更不可能因为这些小事儿,就把希望寄托到某个人身上。
此刻,他想的其实是另一个念头:
如果那个气象多普勒雷达的确为真,有些东西或许就可以试着操作一下了.......
比如.....是吧?
当然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要等孙俊人那边有结果才行。
............
而就在刘渤生等待着孙俊人回答的同一时间。
数千公里外的陇右省。
金城。
这座后世以并不真实存在的牛肉拉面而闻名的城市,此时远远没有后世那么繁荣。
如今的金城市内尽是大片由黑色瓦片砌成的屋顶,高度不过一两层,或者就是各类高耸入云的厂房烟囱。
走道上的尘土随风飞起,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
城内与城外没有明显的分界线,放眼望去,仿佛远处的黄土坡也与城市连接在了一起。
而在这座城市的西郊,一处叫做柴家川的地方,也坐落着一座与市内其他工厂无异的厂区。
这座厂房对外叫做炼油化工设备厂,主要提炼和供应各类工业设备所需要的油料。
但实际上。
这座厂子背地里还有一个编号,叫做.....
504厂。
没错。
504厂。
也就是此前提及过的三大核武研制基地之一,用于提供浓缩铀的金城铀浓缩工厂。
此时此刻。
504厂的厂长王介福正带着几位年纪不小的男女,面色肃穆的行进在厂区内的一条小道上。
一行人步幅很快。
除了几句简单的“往这儿走”“前边左拐”“小心台阶”之外,全程没有任何人开口说话。
十分钟后。
王介福等人停到了一间低矮但占地面积却很广的建筑外。
一位早就等候在此的勤务兵迅速将房门打开,王介福做了个请的动作,带着几人迅速走入了屋内。
这是一处面积大概有三百平米的开阔房间,周围的墙壁只是简单粉刷过,可以看到不少灰白色的斑块。
房间则从中部被一块玻璃一分为二,玻璃的内部是一条生产线,放着不少的机器。
这些机器大多相当原始,看起来跟混凝土搅拌机似的,不过有少数几台还算比较先进。
玻璃外则站着二十多位正在忙碌的操作员,他们穿着蓝色的工作连体服在处理着各种事项,时不时还响起几道交流声:
“小林,电源准备的怎么样了?这次电源可千万不能再出错了。”
“硝酸呢?硝酸再来一百...不,两百公斤!”
“二氧化铀各项数值已满,张哥你检查一遍阀门呗,没问题我签操作工单了!”
“进位计数器架好了没有?我这只能看到很微弱的绿光.......”
“早就架好了,弱光是毛熊设备的老毛病了,毛熊的专家当初走的时候就说过不用在意这事儿。”
众人说话间。
王介福引着几位男女走到了一位头发有些稀疏、看起来微胖的中年人身边:
“老杨,原子能所的同志们到了。”
中年人原本正在指挥着某个椭圆形设备的落位,见状不由停下动作,哦了一声。
随后侧着脑袋,睁着用左眼朝众人看去。
王介福见状在心中叹了口气,拍了两下中年人的肩膀,对其余几位男女说道:
“几位,和你们介绍一下。”
“这是燕京铀研究所的副所长杨承宗同志,现在在我们基地协助进行放射性研究,整个项目现在都是他在负责的。”
“老杨,这位是观察组的钱皋韵同志....这位是裴丽生同志....这位是霍雨浩同志(观察组真有这人)......”
钱皋韵是个国字脸的男子,听到杨承宗的名字后立马伸出了手,有些崇敬的说道:
“承宗同志,久仰久仰,当年你在硝酸铀酰那事上可是给咱们国内狠狠的涨了波脸呐!”
“之前你在燕京的时候我就想上门拜访了,可惜由于保密规则的原因一直没能和你见上一面,没想到今天在金城圆梦了。”
杨承宗闻言只是客气的笑了笑,与钱皋韵握了个手:
“皋韵同志,谬赞了。”
钱皋韵所说的硝酸铀酰事件发生于七年前,当时国内正在举国动员寻找铀矿,国际上也有不少人知道这事儿。
于是很快。
有几个希伯来商人到访燕京,声称自己掌握了一批浓缩铀,并可以将其卖给兔子。
当时面对希伯来商人的来访,兔子的高层还是非常重视的。
因为负责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中有很多希伯来人参与,甚至划领导者奥本海默就是希伯来人。
另外希伯来人中还有爱因斯坦这类大佬,可以说在制造核武器方面,他们有着很大的发言权。
经他们手搞过来的情报和资源,还是有着很高的可信度的。
更关键的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950年的时候,海对面出了一次大事儿:
当时为了模拟对主要敌方城市的轰炸。
一架携带核弹头的B-36轰炸机执行了从阿拉斯加州艾尔森空军基地,飞往德克萨斯州卡斯韦尔空军基地的任务。
当时它携带的是一枚马克4型原子弹,当量和当年长崎爆炸的相当,含有大量铀和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走进不科学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