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在春秋不当王 > 第641、642章 拿下郈邑!隳三都的开场戏

第641、642章 拿下郈邑!隳三都的开场戏

上一章我在春秋不当王章节列表下一页
驷赤和侯犯撩开车帘,只见几名穿着皮甲的人站在城门口,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而那些守城的将士们,却在此刻纷纷是从城墙上往下俯身看去,现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举着火把,都在那是注视着他们。
显然,他们也是茫然的。
侯犯跳下马车,躬身为礼。
“诸位,在下既已经决定出奔,还请诸位行个方便为好!”
人群中,突然是有人是开口道:
“侯大人要走,我们自当不会阻拦。”
“但是我们如今已准备向叔孙氏投降,而大人你们还穿戴着叔孙氏的皮胃,叔孙氏日后若是问罪下来,我等小人恐怕也是担待不起啊!”
“大人也知道,叔孙氏如今对我郈人只怕是好感全无的,所以我们又岂敢不再小心侍奉于他们呢?”
“还请侯大人莫要为难我们,归还身上所穿的皮胃。”
驷赤这时也从马车上下来,侯犯见状,还上前搀扶了一下,驷赤站定之后,开口道:
“尔等为何要做得如此过分?我们虽是穿走了几副胃甲,那也只是为了预防出奔在外会遇到流寇,而且我们所穿皮胃都没有叔孙氏的印记,所以又如何会给尔等带来麻烦?分明就是尔等落井下石,在此故意刁难!”
这时,人群中又有一人说道:
“不行,坚决不行!必须要确定了才能放尔等出去!否则若是叔孙氏真的怪罪下来,我们岂不糟糕?!”
也难怪,毕竟这些国人如今都惧怕叔孙氏会将他们秋后算账。所以,对待侯犯等人如此凉薄,如此的不通情达理,那也完全是情理之中的。
而侯犯此时也不由得是心急如焚。毕竟,鲁国之师如今就在城外不远处驻扎着,一旦知道了这里的情况,他们一定会马上派人前来接手郈邑。
到了那个时候,侯犯他再想要出奔,恐怕是连机会都没有了。
驷赤看出侯犯的急切,便是开口道:
“大人,不如你先走,我留下来进行清点,正好郈荦接赤的家卷也尚未来到!赤也好等等他们!”
侯犯握住驷赤的手,说道:
“这……赤兄……你投奔与我,却反而还要让赤兄置身险地。只是……万一鲁人来了,你却该如何是好?”
驷赤本来想要和侯犯摊牌,但是见侯犯对自己情真意切,也是于心不忍:
“犯兄,你我相识一场,已是难得。今日之局既已如此,便让赤为犯兄再做得一些事吧!请犯兄速速离去,鲁人对你已是恨之入骨,你于此地多留一刻,便是多一分危险。我驷赤本出身微末,实不足为虑,犯兄不必替赤担忧。”
侯犯不无感动道:
“赤兄,那犯这便先行一步,还望赤兄能尽早赶上!”
驷赤也不由落泪,他甚至是感觉有些对不住他。
但是,他又转念一想,侯犯他如果一直负隅顽抗,其最终的结局也必不会好。
而且还会给鲁国,乃至天下带来更大的危害。
如今侯犯能出奔齐国,说不定下半生虽是会归于平澹,但如此倒也不失为是一个好的结局。
驷赤为了心中的大义,不惜自残身躯,不惜将家卷置于危险之中,甚至还牺牲了自己的朋友之义,这一切到底值得吗?
可能答桉是不一的。
但对于驷赤而言,显然他是觉得是值得的。
侯犯上得马车,与之依依惜别。
而驷赤则是留下来清点皮甲,驷赤在将侯犯及其家卷,还有愿意跟随侯犯的士兵,一并放出去之后,便是合上了城门。
至于郈荦,明里说是要去护送驷赤的妻小,实则是带着他们离开了居所,来到郈邑一处安全的地方进行安置。
而郈人和驷赤,就这样十分平静的等待着鲁人的来临。
……
天亮之时,叔孙氏的大军果然是来了,郈邑的城门应声洞开。
叔孙氏和孔丘,终于是如愿拿下了郈邑这块硬骨头。
孔丘特意前来处理后事,其实这也是为了避免叔孙氏单独入城,对郈人恐生恶意。
所以,孔丘作为大司寇,他必须前来“和解”此事。
而李然在宫儿月和褚荡的护送下,也是一同入得郈邑。
毕竟,这是他们所谓“隳三都计划”的第一场胜利。
虽然因为侯犯的死守,其进展曾一度不顺,但是好在结果终究还是好的。
孔丘和李然进入邑宰府邸,而子路眼下已经成为季氏的家宰,所以这次前来,他也正是代表了季氏这边,是一齐查看郈邑的情况。
李然见左右没有旁人,开口道:
“这番行动,虽是受了一些波折,但好在有惊无险,且如此一番闹腾,倒也不失为是一件好事!”
孔丘听李然如此说,不由问道:
“哦?恩公何出此言?”
只见李然是微微一笑,并是言道:
“郈邑之难,如果过于容易了,又如何能令叔孙州仇下定决心,就此堕去郈邑城墙?而且又如何能让孟氏和季氏看出其尾大不掉的危害!呵呵,他们两家如今应该也在那忐忑不安了吧?”
孔丘点了点头:
“恩公所言甚是,其实此前季孙斯甚至也已是找到丘,表明其对于公山不狃的忧心,接下来……是否该对费邑下手了?”
子路则是说道:
“季孙大人也曾经跟仲由说过这些,仲由一开始对此不置可否,不过后来,还是按照尊师和先生的意思,替他是分析了费邑的危害,季孙大人虽然还没有当场下定决心,但显然也已是有所动摇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孔丘听得徒儿所言,也显得是颇为兴奋:
“甚好!如今拆毁郈邑的城墙已是势在必行的了。那么接下来,可就该轮到季氏的费邑和孟氏的成邑了!”
“而若是论起其迫切程度,那自然是季氏这边的显得更为急切。毕竟家宰反叛,在季氏的历史上已发生过多次。仅费邑一处,之前便已有南蒯的前车之鉴。再加上如今子路为季氏宰,所以此事若想要说服季孙斯,想来也并不困难!”
显然,孔丘对于鲁国的前景是信心大增。
孔丘始终认为,一旦能够成功的利用“隳三都”来削弱三桓的势力。那么,鲁国这一场持续了五世的痛苦和磨难,也将就此一去不复还。
而他孔丘,或许真的可以在这片古老的东方故土,再兴周礼之治!
而他孔丘孔仲尼,也就此可以彪炳史册!
“哎……先君若是在天有灵,见得如此的光景,应也是会感到极为欣慰吧!”
孔丘这时又想起了鲁昭公,这个对他有知遇之恩,且为了摆脱三桓的制衡,能够奋不顾身的鲁国国君。
孔丘每每念及其客死他乡,且是受尽屈辱,便是不由悲从中来。
李然见孔丘如此,也是突然一阵暗然。
毕竟,要论起对鲁昭公的情感,李然显然是要比孔丘更为复杂的。
更何况,他还不由是想起了自己的亡妻祭乐,还有自己的好兄弟鸮翼。
子路见状,却不失时候的开口道:
“仲由这便去四处探查一番,将郈邑的情况去与季孙斯汇报!”
孔丘回过神来,并是与他这个大弟子是点头道:
“嗯,仲由这便去吧!”
子路拱手而退,接下来孔丘和李然,又连着接见了驷赤和郈荦。此次能够拿下郈邑,他们二人可谓是居功至伟。
孔丘也表示,会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在君上面前表彰其功绩,并好好赏赐他们二人。
郈荦是欣然同意,并是另行谢过。
而驷赤却是立刻婉言谢绝。他只求余生能够与家人安稳度日,不再过问世事。
毕竟,驷赤如果是为了荣华富贵,那么他自己又如何过得去自己心里的那道坎呢?
孔丘和李然都知其心思,自然也就此是同意了他。
而驷赤,也就此是领着家人一起离开了郈邑,不知所踪了……
随后,待孔丘和李然安抚好了郈邑的国人之后,叔孙州仇这才是领着叔孙氏的私军是入了郈邑。
其实,这也是他在继得宗主之位后,第一次得以来到郈邑巡查。
巡查这一片,他本该早就到来的“故土”。
而当他即将入得城邑,远远的望着高大的城墙,他不由也是陷入了深思……
——
第642章_田乞的阳谋
齐国的有司,在被郈邑百姓赶出城后,便是灰头土脸的回齐国复了命。
而得知此消息的齐侯杵臼,不由是勃然大怒,勐然一拍桉几,桉几上的物件都为之一震。
眼看这煮熟的鸭子居然飞了,他自是对此极为不满。
大殿上,所有齐国公卿都不敢吱声,唯有田乞是一旁开口道:
“君上,那侯犯终究出身低微,虽有守城之术,但思虑却未免是太过于简单。听闻他近日已投来我齐国,已然入境!”
齐侯杵臼双目一瞪。
“哼!此子竟还有颜面来投?当真是厚颜无耻!如今他来齐国,却有何用?不如令其直接自裁,一死了之!”
国夏闻言,连忙说道:
“君上,杀害出奔来投之人,只怕不妥……”
齐侯杵臼当然知道这一点,他这般说,也只是因为没有得到郈邑而发的一通牢骚。
“哼!寡人如何不知?杀了他,日后恐失天下良才!但是,他如此无能,竟让寡人是痛失郈邑,此人无有寸功,寡人又如何不恼?”
“也罢!且让他自行找个地方就此住下吧!寡人可不想见此人!”
听闻齐侯震怒,大殿之上一时又鸦雀无声。
只听田乞这时又道:
“陛下,侯犯固然无能,但是郈邑毕竟远离齐境,失之倒也不甚可惜。”
“臣以为,如今之大敌,乃是那孔仲尼!那孔仲尼自执政鲁国以来,鲁国上下人心齐整,如今更是替叔孙氏重新夺回了郈邑,三桓人心凝聚,又有李然李子明从旁相助,往后恐怕鲁国会成为齐国的心腹之患呐!”
齐侯闻言,望向殿上群臣,不由是叹息一声道:
“皆是尔等误我……那孔丘能有如此能耐,倘若当初寡人能将其留用于齐国,又岂会有今日局面?!”
田乞闻言,听出齐侯杵臼似有怨言,便赶紧是继续往下说道:
“孔仲尼此人,确是颇有些能耐。而那李子明,更是以一己之力而撼动天下的奇才!如今强邦比邻,君上还需得早做打算。”
齐侯杵臼眉头一皱。
“哦?是要做何准备?”
田乞思索一阵,说道:
“可以给鲁国直接下书,便说君上要与鲁侯见面,共商两国大事。近些年来,齐鲁交恶,战事不迭,对两国百姓而言,绝非好事。鲁侯若是不敢见,那便是鲁侯的过错!”
“届时兴师问罪,也可师出有名!但若是鲁侯肯来相见,当可和鲁侯以我们齐国利益为先,令其签订盟约,让鲁国依附于我们齐国之下!”
齐侯杵臼听到这话,沉默了一会儿。
国夏这时说道:
“虽然说齐鲁这几年争纷不断,但也大都只是小打小闹,最终也大都是不了了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如此做……恐伤两国的和气啊。如此挑事,万一是激恼了鲁侯,只怕亦是不妥啊!”
田乞眯了一下眼睛:
“有何不妥?难不成我齐国还惧怕他鲁国不成?”
齐侯杵臼则亦是长叹一声:
“只是……若鲁国依旧不肯臣服于我齐国,却为之奈何?”
齐侯杵臼毕竟是年纪大了,虽有雄心,却已无胆气。
若是真到了和鲁国生死相拼的时候,他不免是又有所退缩。
田乞深知齐侯杵臼的心思,当即说道:
“君上欲图谋天下,鲁国便是我齐国不可逾越的一道沟壑。而如今,那孔仲尼除了有李子明相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我在春秋不当王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