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 > 第3522章 准备一个见面礼

第3522章 准备一个见面礼

上一章诡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
第3521章 准备一个见面礼

在后世米帝,别说死几十上百学子了,就算是死个几万十几万的百姓,政客们眼皮都不会多眨一下,但是在大汉就有些不同了。

这些学子固然有不少都是属于家族家庭的次要子弟,放养族人,也不能算是多么聪明灵利,才气横溢,但是不管怎样的愚笨,对于其父母来说,都是一块心头肉!

现如今孩子莫名其妙的就成为了乱党,这问题可就大了!

之前曹操在搞天子的时候,大家站在旁边看着。毕竟天子么,也就是个旁人家的孩子,只要自己的家庭家族,权势地位不受损,那么换一个天子又有什么关系?

之前曹操在搞百官的时候,大家也站在旁边看着。百官搞几个下来,不就多出了一些萝卜坑了,到时候是不是还有旁观者的机会,所以袖手旁观又有什么不对?

可是现在曹操在搞普通家族的学子孩子的时候,这牵扯的面不仅是大了,关键是这些家族家庭扛不起这罪名!

就算是曹操现阶段不再追究,可是将来呢?

一个乱贼的名号扣在脑袋上,什么时候都有可能成为引爆整个家庭家族的炸弹!

因此矛盾就自然产生了。

曹操这一方必须要将这些人定义成反曹军,反朝廷,反天下的反动叛贼,这样才能杀得有理,杀得有功,杀得不用承担什么其他责任。

而对于被杀了孩子的家庭家族一方,就必须要摘掉这个扣上来的帽子,就算是曹操一方表示可以认定这些学子是被蒙蔽,是被教唆,是被拐卖的,也不行!

一方面是大汉山东传统家族家庭的关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另外一方面是曹操在这些年里面借着反贼叛逆的名头,杀了太多的人,导致山东士族乡绅对于曹操这一方的承诺根本就不相信!

许攸死了!

王桀也死了!

还有孔融同样也是死了!

在曹操执政的这一段时间内,被曹操明里暗里搞死的名流名人,士族家族,还少么?

这些事情就像是一道道的隐患暗伤,平常时日并不明显,也不会展现出来,但是到了现在,就在这一场变动之中,被诱发了!

即便是如此,荀彧和程昱等人,依旧努力的在控制局面。

荀彧约见了襄邑刘氏、睢阳戴氏等人,安抚允诺,表示这一件事情是冀州内贼搞得鬼,然后又是称赞刘氏戴氏的文学素养,才情绝冠,表示大汉需要像是刘氏戴氏这样的优秀人才……

当然,荀彧也并非是无的放矢。

襄邑刘氏在易经上颇有造诣,而睢阳戴氏,则是世传大小戴礼学。

简单来说,就是分化利诱罢了。

这两家都算是比较注重于学术,之前在官场上也没有多少建树,并且在这一次的事件当中死的也是普通的族人子弟,算不上多么大的折损……

活人可以卖,死人一样也可以卖的。

襄邑刘氏、睢阳戴氏原本琢磨着,反正人死了不能复生,人血馒头也是馒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如果说借着这一次让家族能够跻身朝堂,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就当是家族内的那傻孩子自己跳了许县的护城河自杀了就是。

反正这年头,死伤的多了去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弘农杨氏出手了……

严格来说,是出嘴……哦,发声了。

杨彪写了一篇哀悼自己孩子的文章,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就传播而开!

『呜呼哀哉!养子廿余,一日成空!』

『惟子在汉,愿为梁栋,外求武功,内进文贡,匡率恩职,以尽臣忠。』

『然遇不辰,三纲道痈,否哉悖运,窃器贼凶,奋诚谏烬,危言赍用。』

『夫天地之长远兮,嗟人生短多殃!』

『呜呼哀哉!子不见鬼侯醢乎,子不见邢侯脯乎,子不见微子去乎,子不见箕子奴乎!』

『何轻其生兮骨肉离分!何重其忠兮朝野亡生!往者子弗及兮来者子不厥真!』

『胡契阔之屯亶兮,值昬化而永良,曷不相时以卷舒兮,徒委质而颠亡!』

『呜呼介士,胡不臣央!痛哉惜哉,呜呼哀哉!』

文章一出,许县之内的风头就是骤然一变!

若是按照历史上的局面,当下弘农杨氏应该多数在弘农郡内,但是现在曹军在河洛和骠骑大战,秉承着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原则,弘农郡内的杨氏子弟族人自然而然的就来到了山东中原地区,在京都许县周边暂时居住下来。

其实河洛被侵占,杨氏被驱赶出了家园,倒也不算是什么。

毕竟这年头,能活着就不错了,颠沛流离的家族也不仅仅只有杨氏一家。

所以如果杨修不死,杨彪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发飙!

虽然没有一个字在骂曹操,但是鬼侯等人是谁啊?

这但凡是读了几天书的,大体上都是明白,然后也就明白了杨彪提及这些典故的意思!

于是乎,再怎样要卖孩子人血馒头的,多少也是要顾及一下颜面,至少不能像是后世米帝的那种吃法,襄邑刘氏、睢阳戴氏等人便是纷纷的改变了承诺,或是推脱,或是谢客,最多说一句『再说再说』就没了下文……

风潮没了镇压的把手,又被杨氏这文章一搅和,再加上又搜捕不到崔琰,整个事态顿时按压不住,越来越是闹腾起来。

曹操多年以来对于山东的强压,就像是不断压缩的弹簧,现如今稍微找到了一些宣泄的出口,便是陡然爆发出来!

曹操在徐州杀人,在青州杀人,在河洛杀人,在冀州杀人,固然一时让人畏惧,顺服,可是埋下了许多的隐患,现在这些隐患就开始反噬曹操!

……

……

现如今曹操丞相府内,厅堂之中坐着的,自然都是彻头彻尾的曹氏一派。其中大多数的人,是与曹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但是毕竟人心隔肚皮,又有谁能清楚这里面就全部都是忠诚于曹操的人呢?

许县乱事从最初夜间的躁动,到了当下风潮涌动,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这让习惯了缓慢节奏,事态循序渐进的山东之人多少有些不习惯。

一些年迈之士聚集到了皇宫大街上,呼号哀鸣。

这些年老长者,拄着拐棍,白发皓首,在寒风当中悲切指控,表示要严惩凶手,抓捕屠夫,惩治奸妄。

就算是傻子,也是知道事情不对了。

刘协站在皇宫城门上,不仅没有下令驱逐这些老者,反而让宫内的黄门宦官出面,给这些老者带去了锦垫,让这些老者可以站累了,还可以坐下来休息。

这种暧昧的态度,使得在皇宫之前汇集的人越来越多!

这些人不拿刀枪,也不指名道姓说曹操,只是要求调查抓捕杀害学子的凶手,惩治屠戮无辜的贼人……

这就让曹氏上下的人也不好做些什么,总不能是明面上搞一下此地无银三百两吧?

认罪,绝对不可能。

道歉,那也是想都别想。

众人坐在这里,心中也有一些疑惑,就是这一场乱事,为什么就这么生发起来?

虽然说行大事必要周密,崔氏搞事情肯定也是秘不外宣,但是不可能一点迹象都没有啊?

事先没有奔走联络,利益交换,这是极难想象的。

而且一旦牵扯的人多了,难免就会有些这样或是那样问题,走漏了风声什么的,也就自然可以让荀彧等人知晓了。

可是一直到了现在,在座的众人都想不太清楚,崔琰是怎么和其他人联络的……

从崔琰到了许县之中开始,就基本上是在监视之下。

虽然不至于是软禁,也不是时时刻刻都派人贴身跟踪,但是在宅院之外,在街道两侧,在官廨之中,都是有眼线,不管崔琰做什么事情,见什么人,都会记录禀报上来。

『城外!』程昱低声说道,『城外……我等疏忽了!』

荀彧微微点头。

他同样也是想到了,但是没有办法。

监视,是需要人手的。

而这一场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能保持在许县之中的监视网,已经是尽力了,城外那些比较偏远一点的地区,曹氏的校事郎根本无法覆盖。

『敢问令君,如今舆论涛涛,当何以应?』任峻不关心那崔琰究竟是怎样联络的,他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这个局面要怎么处理。

毕竟他动手杀的人!

要是荀彧扛不住压力,那么他就要成为大汉背锅侠!

幸好荀彧足够沉稳,他伸手示意,『如今贼已明,我当在暗。任中郎稍安勿躁。』

任峻吸了一口气,让自己情绪稍微平复一点,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事到如今,他也只有信任荀彧不会卖他……

荀彧环视一周,缓缓说道:『今召诸位前来,只有一事相告……主公不日将至!』

『啊?!』

『太好了!』

『主公来了,我等就安心了!』

『哈啊,哈哈,真好!』

『放心了,这就好了!』

众人纷纷回应,喜笑颜开。

荀彧点了点头,然后便是安排各人事项,要求众人在最后关键时刻保持对于曹操的忠诚。

众人也是纷纷应答,拍着胸脯保证。

荀彧又是勉励一番,就让丞相府衙之内的这些人散去,各自做事。

众人告退。

『仲德,留步。』

荀彧在程昱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出声挽留。

程昱停下脚步,重新回来坐下,拱了拱手说道,『令君还有什么吩咐?』

荀彧沉默片刻,问程昱道:『仲德,此间之议……何时会传于府外?』

程昱低声说道:『今晚必传于外。』

荀彧点头,『盯紧他们。』

程昱拱手领命,旋即退下。

……

……

黄昏。

春日之时,天黑得还是很早,加上这几天也不是很晴朗,阴霾居多,所以在酉时就已经有些暗淡下来了。

在官廨之中,有一名小吏晃晃悠悠拐出了回廊,到了侧院之中。

因为这两天许县之中风暴旋起,所以在丞相府内的小吏是十二个时辰待命,不出府衙的,吃睡都在丞相府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诡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