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处理了两人之间的关系。
所以联合贸易和三产不断扩张,一个个项目接二连三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现在对外贸易涉及到了计划内生产部分,这在李怀德看来都是一个禁区。
很简单,他不可能全盘掌握了轧钢厂的所有业务决断权。
为什么要搞三产,为什么要搞联合贸易,还不是李怀德不愿意现在跟程开元硬碰硬嘛。
李学武和李怀德可以架空他,但不能夺走他的笔,生产工作没有他的签字,还真就要惹上面的注意。
管理班子的生态化标准不是随便设想的一个思想,一个理解,很复杂。
就是现在,景玉农都不敢说能跟李怀德谈到同一处去,谷维洁更是如此。
大家能坐在一起干工作,想的无非是干出成绩来,大家都收益。
现在业务工作涉及到程开元了,必然要正式与其沟通,到底该如何处理这种要合作,又复杂的关系。
李学武要跟程开元谈,必须要让李怀德满意。
跟当初李学武同她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莽撞行动。
李学武从始至终都没有对她直接出手,这就意味着他早就料到现在的状况。
同时,是由李怀德主动出面来协调两人之间的工作关系,这才将她从三产的泥潭中给拉了出来。
她需要付出的是三产管理的一部分权限,同时也能得到联合贸易的一部分管理权。
至于说在羊城,她跟李学武之间的事,并不在她的计划范围之内。
但也是顺其自然发生的。
她不可能顺着李怀德的思路与李学武接触,或者试探他的想法。
那样李学武对她也是防备的,甚至是在未来某一天给她挖个大坑。
要处理两人之间的矛盾,就得开诚布公,卸下防备与刁难的心思。
你想想,还有什么方式比得上“坦诚相见”更适合开诚布公呢。
什么?
道德底线?
成年人有没有感情?
别闹了,大家都是成年人,谁跟你谈感情。
那种事的发生只不过是为了更方便的沟通,她就是再欣赏李学武也不会是这种方式。
能“沟通”到一起,只能说明她需要李学武处理问题的思维和能力,需要与他达成共识和合作,稳定接下来的工作状态。
而李学武能跟她“合作”,更体现了他自己本身的能力和需要。
同时也必须看到,李学武在协调业务工作上的努力。
他更愿意与手握多种资源的景玉农以合作共赢的姿态相互沟通,而不是对立状态。
两人之间发生那种事,他收获的不仅仅是景玉农的信任和同等对话的机会,更是在接下来某些关键问题的直言不讳。
就比如现在,李学武根本不会跟她谈五丰行的事应该怎么做,两人之间对这件事已经有了默契。
可以说就是绕过李怀德,直接解决了贸易相关的复杂关系。
另一边,李学武就可以从容面对来自程开元所开出的条件了。
她的情况跟程开元有所不同,这一次李怀德不想出面,就看李学武如何处理了。
李雪其实这段时间的锻炼已经很有长进,但对于形势的掌握和思考,仍然有所欠缺。
她缺乏的不是工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而是经历。
怎么说呢,干部提拔的时候都会讲道工作资历的问题,这并不是影响青年干部担当重任的拦路石,更应该是一种试金石。
很简单的道理,较为年轻的干部初到岗位,能力和干劲是不缺少的,但对于问题的处理思路和思维一定是有异于当前管理状况的。
你不可能知道他处理问题的思路到底是对还是错,只有结果出来了,才能看得清他是金子还是烂泥。
可这个时候结果对于工作来说就是一种损失了,一般单位都承受不起。
而这种经历恰恰就是青年干部成长的资历。
当然了,干的好了叫资历,干的不好叫阅历。
组织培养一个干部为啥要从基础岗位上一步一步让他成长和学习,考察资历就是在看他做事的综合能力。
极端情况下看李雪,她完全有办法走到业务主管的岗位上去,股长、副科长等等,只要李学武原因运作。
但这样真的合适嘛?
为什么很多人都在讲,秘书工作和岗位是锻炼人才和培养人才的最优方式。
因为他们不用为自己所做决定负责任,他们也没有权利做出选择和抉择。
但他们能看见领导做事,做人,甚至能看到领导从头到尾处理一件事的手段和思维应用。
李雪的成长为什么这么快,甚至岗位能力和思维明显超越资历的限制,突出了她身上的矛盾?
很简单,景玉农站的太高,李雪看的就远。
形象点说,满级号带新手村小弟咔咔乱杀终极BOSS,经验刷满屏。
那又得说到李学武了,他也没有满级大佬带刷终极副本,为啥就能“快速升级”呢?
具体体现比李雪还要强,尤其是工作能力和思维上的表现,与工作资历上的对比差距都要远远超过李雪。
这种差距悬殊到全厂都无人可及。
要真是抛开资历一项不谈,李学武现在能直接蹿到管委会副主任的位置,足够资格。
这还得说他自己愿不愿意,或者他想不想干掉李怀德自己当主任。
在能力上的优秀全厂无人可以质疑,高瞻远瞩的思维能力是从哪来的。
这样就等于小号带着作弊器,打BOSS的时候你费劲输出,他只要照着命门一点,同样的经验刷屏。
至于说李学武的这种能力从何而来,就连景玉农都想不清楚。
只能说这人忒妖孽,心思灵通到了极点,眼界开阔的可怕,一般家庭可培养不出来。
但事实证明,李学武的家庭影响力还真就特平凡。
当了,这种平凡也是相对于李学武出众的能力所说。
抛开李学武不谈,只从李雪的身上往后看,其实李家的教育是很成功的。
这也是景玉农为什么要花心思培养李雪的原因,她有可培养的价值和基因。
不完全是因为李学武,景玉农不是偏执的人,李雪感受得到来自她的真诚。
两人在办公室里说话和工作没有特别严肃的状态,双方都很松弛。
这一点就连彭晓力都比不上,至少彭晓力不敢跟李学武开玩笑。
-----------------
“领导,事情有些麻烦”
彭晓力到了李学武这很是快速地把情况说了一遍。
李学武手里的钢笔不停,同时也听了他的汇报。
当他说了程副主任以及景副主任的态度后,李学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等他汇报解释,李学武只是嗯了一声,好像刚刚的事并不是很着急似的。
着急是真着急,不然五丰行也不会打电话过来。
但着急也得挺着,这件事就得从容地办。
“帮我约一下谷副主任”
李学武在文件上署了自己的名字,嘴里跟彭晓力交代了一句。
“……是”
彭晓力没反应过来,这与程副主任相关的工作怎么就约谷副主任了。
李学武没有理会他的疑惑,而是快速处理着手头的文件。
自从师弱翁离开以后,这委办转来的文件就多了起来。
李怀德要特么玩微操,尽可能地腾出空余时间来处理上面的协调工作。
即不能放弃对厂里的掌控,又不能耽误了集团化的目标实现。
在当前复杂的外面形势下,厂里的管理局势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他不信任任何人。
李学武一度怀疑老李特么有精神病了,重度被迫害妄想症。
虽然表现的不明显,但他谨慎的目光里写满了:总有刁民想害朕。
明明谷维洁是天然的盟友,最初的合作也是顺利且恰当的。
可老李偏偏在局势稳定后慢慢疏远了谷维洁,包括对薛直夫的影响。
很显然,他开始玩微操了。
平衡这一套自古以来无论是帝王还是管理者,全特么喜欢。
如果过度依赖谷维洁的帮助,他很有可能陷入自我封闭和架空的状态。
甚至要担忧来自于董文学和对方的合作后果,这是很容易就能联想到的。
当初不就是李学武通过韩殊的关系协调到的谷维洁的支持嘛。
老李自觉地还年轻,他可以选李学武作为接班人,但绝对不允许谷维洁觊觎他的岗位。
因为李学武要进步到他这,他早就有空间和时间来完成下一步的进步工作了。
但谷维洁不同,两人相差无几,谁坐这个位置都可以。
来自学院管理系统的谷维洁甚至要比出身基础的他更受领导认可。
你就说老李想的对不对!
要李学武来总结,对是对,但这特么就是卸磨杀驴,不过谷维洁一定反对他用这个词汇。
谷维洁就是明显看出了老李的小心眼,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跟他计较。
所以几个月以来,一直坚持自己的工作,在居民区建设项目上守住了最后的底线。
这倒是让老李对她放心了不少,也得到了正向的反馈,所以在年前便由李学武组织提议,行程了人事变革的趋势工作。
这一工作看似由景玉农来做支撑,实际上是谷维洁负责并主持具体工作的。
这份成绩实打实地交到了谷维洁的手里,是李学武与谷维洁之间的默契,也是李怀德投桃报李的赠予。
意思就是说,只要谷维洁踏实工作,他绝对不会偏颇,更不会不给她机会。
可谷维洁在乎吗?
谷维洁要的可不仅仅是轧钢厂的副主任工作成绩,她也是有理想抱负的人。
之所以现在隐忍不发作,完全是看在轧钢厂即将迎来大发展和大建设的关键时期。
李学武都能预想到,真实现集团化的那天,胜利就是争斗的开始。
谷维洁绝对不会自甘奉献,是要争一争管理位置的。
不能说她贪心,更不能说她妄为,就是李学武在她的位置,可能更凶。
原因很简单,没人能阻止自己进步,这是所有干部的共识。
谷维洁可以允许在关键时期服从李怀德的领导,听从他的指挥,接受他的馈赠。
但在翻脸的时候,她也绝对不会手软,这不是私人恩怨,而是生态化的一种规则。
老李知不知道这种风险?
他当然知道,坐在那个位置上往下看,全特么都是敌人。
孤高绝顶,孤家寡人,周围没有任何朋友。
所以他的微操来源于对李学武的绝对引导,不是控制,他很清楚没人能绝对控制李学武,这比控制谷维洁还要不可能实现。
李学武的位置看似关联董文学,董文学又连通谷维洁,但他又给这种关系添加了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那就是景玉农,协调两人达成合作关系,同时提升李学武的工作影响力,确定他在厂里的进步空间和未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董文学会如何?
谷维洁会如何?
下面的其他年轻干部又会如何?
你敢说老李下的这盘棋毫无道理?
李学武对他的评价很中肯:业务员能力像狗一样,盯人的能力像狼一样。
厂里的情况出现复杂生态是很正常的,因为确定了发展目标,所有人都在完成各自小目标的调整。
期间绝对要有碰撞和摩擦,就看协调和妥协的尺度了。
李学武如此从容是因为他笃定现在所有厂领导都不会给业务工作下绊子。
可这并不是搁置与程开元沟的理由,还是要谈。
他完全可以打申请,附上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