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身处劣势,也说不出有底气的话,最后只能说了句:“愿闻其详。”
他感觉这句话算是挤兑,你林天帅张口胡扯一个三百万石,能有什么根据?
但半个时辰后,德川家康就后悔了.
林天帅听到后,立刻就开始进行计算,滔滔不绝的说:“三百万石赔偿真不算过分,大纳言你听我说来。
首先,我军一年日常饷银价值四十万石,这是最基本的。”
“等等!”德川家康觉得不对劲,立刻反驳说:“我听说你们明国在收支方面有折色和本色的区别。折色为银,本色为米,饷银应该是折色为银两,哪来的米石?”
林天帅想也不想的回答说:“这不是为了方便你们倭国理解和计算么?你们倭国的财政不是以大米为基础么?”
知道你们倭国大米价格贵,索要赔偿那当然以大米为价格单位了。
德川家康觉得不对劲,还想说什么,林天帅却不耐烦的说:“我这也是尊重你们倭国的习惯,你怎么还不领情?
而且能不能先听我说完?不然你动辄打断,那我就只能就视为你们没有诚意,回去各整军备战就是!”
德川家康深吸了一口气,只好暂且忍耐,反正他现在没得到授权,没权力同意,就先听着呗。
如果连这都忍不了,那他德川家康还叫松平竹千代的时候就消失在战国时代了。
于是林天帅又继续说:“第二,我们十万大军一年的军粮,再加上长途运输军粮的损耗,再要你们赔偿四十万石并不算多吧?”
德川家康默默的算了一下,十万大军一年军粮加上千里转运的损耗,四十万石似乎并不算多。
但是这个石能不能换成明石?用倭石来计量,就属实有点过分了啊。
而后又听到林天帅继续说:“第三,其他物资损耗,比如造船修船、赈济朝鲜地方、租用购买骡马费用、后方各种支出,要个四十万石赔偿,不过分吧?
你看,只是我们天兵的这三大项开销账单,就已经有一百二十万石了,不该由你们倭国赔偿么?”
德川家康没有争辩这些开支的数字合理不合理,只是质问道:“这也才一百二十万石,远不到阁下先前所声称的三百万石。”
林天帅吃惊的说:“不会吧?大纳言你不考虑釜山地区七万五千兵将的性命吗?
总不能让我们大明天兵平白无故的放这七万五千兵将回国吧?不应该支付赎金吗?
每人二十石买命钱不算多吧?七万五千人加起来就是一百五十万石!也该由你们倭国来支付。”
德川家康争辩道:“这不合理!如果我国赔偿了你们明军的开支,你们就该解围了!”
林泰来挥了挥砂锅大的拳头,“你说不合理?你们这些即将灭亡的败军,居然想跟胜利者讲理?
再次提醒你,请你正视自己的立场,你们没有平等说话的资格。”
德川家康已经完全丧失了“谈判”的欲望,他之所以没有走人,主要是想看看林天帅还能有多离谱。
所以德川家康故意挑刺说:“一百二十万加一百五十万,那也只是二百七十万石,何来三百万之说?”
林天帅疑惑的说:“难道本多忠胜、井伊直政、立花宗茂、福岛正则、蜂须贺家政、浅野幸长、长宗我部元亲这些人,能和普通足轻一个价位?
我也不多要,以上七人打包价三十万石换走。这样赔偿账单加起来,不就是三百万石了么?
所以我并没有骗你,三百万石并非我信口开河,实乃有理有据也。”
德川家康:“.”
所以名为谈判,实为勒索对吧?自己为什么嘴贱说了句“愿闻其详”?
难怪先前自己对使者有心理阴影,想要跟林天帅亲自谈的时候,大明使者的表情那么奇怪。
而后德川家康微微躬身,行礼告辞。
他觉得今天的“非正式会晤”只能到此为止了,他怕再谈下去,自己会承受不住。
林天帅却拦住了德川家康,“慢着,别急着走啊,我还没有将条件说完,刚才的三百万石账单只是基础赔偿。”
德川家康不由瞪大了眼睛,难道三百万石只是开胃菜,你林天帅还能更离谱?
随即就听到林天帅继续说:“近百年来,你们倭国的九州岛一直在为祸我大明!
尤其数十年前我大明东南倭寇之祸,贼寇主要就是九州岛上各藩的浪人!
而这次你们倭国入侵朝鲜,大部分主力又是九州岛上各藩!
所以为永绝后患,倭国须得割让九州岛给大明,九州岛上的大名全部移封。”
德川家康感觉胸口简直要炸了,对天帅大声呵斥道:“狂妄!”
面对面呵斥林天帅,可能是德川家康这辈子做过的最冒险的事情之一,由此可见德川家康受了多大刺激。
割让整个九州岛,也真敢想!
林天帅阴影重新笼罩住了德川家康的身躯,只用凶狠的眼神就让所有倭人侍从不敢妄动。
“到底是谁狂妄?”林天帅没有动手,却先反问道。
然后又道:“你是后来朝鲜的,在你登船之前,一定拜见过丰臣秀吉吧?
丰臣秀吉一定也对你耳提面命过,就朝鲜问题跟你交流了吧?
那么你告诉我,丰臣秀吉心里有什么条件?”
距离林天帅这么近,德川家康不知是紧张还是什么原因,呼哧呼哧的喘着气,但没有开口回答。
林天帅冷笑道:“即便你不说,我也能知道!
丰臣秀吉的想法是,第一,他想迎娶我大明公主;第二,割让半个朝鲜给倭国;第三,与我大明通商;第四,朝鲜臣服倭国;第五,我大明要与倭国永誓盟好”
德川家康龟躯巨震,又一次瞪大了眼睛!
这些都是太阁最近的私自想法,林天帅又是怎么知道的?
说实话,就目前这战争态势,太阁的那些想法简直就是疯子的呓语。
都被打成这逼样了,前前后后损失了十来万大军了,还发什么痴?
如果只是国内关起门来说话,也就罢了,丢人丢不到外面去。
但是被明国人知道了,那可就有点羞耻了啊!
林天帅戳破了丰臣秀吉狂人臆想后,大声的对德川家康质问道:
“现在你告诉我,到底是谁狂妄?比起丰臣秀吉的妄想,我只是要个九州岛,很过分吗?
所以你们倭人连指责我狂妄的资格也没有,谁能跟你们太阁比狂妄啊?
啧啧,居然还想让我大明公主去和亲?他这样一个老猴子,怎么敢想的啊?不知道羞耻二字怎么写么?”
德川家康涨红了脸,像是气急败坏了,对着林天帅狂喷了一大通话。
林天帅愕然,很久没有人敢在自己面前如此胆肥了。
不过他听不懂倭语,担心误判,就对充当翻译的沈惟敬问道:“德川说了什么?”
沈惟敬面无表情,很敬业的一板一眼的翻译说:
“天帅你对太阁那傻比去说啊,我德川踏马的只是一个关东的领主,你对我说个几把。”
这个翻译完美的做到了信达雅,林天帅久久无语。
好端端的谈判,咋还破防了呢?德川家康不是心理素质超稳的么?
于是林天帅很体谅的说:“要不今天就谈到这里吧,各自得了朝廷授权,再签字画押?”
这意思就是,下次谈都不谈了,上来直接签字画押吗?
沈惟敬同情的看向德川家康,早劝你别直接和天帅打交道,这不是找虐么?
非正式会晤结束后,林天帅向朝廷急报,阐述当前的最新形势。
不出意外的,兵部代表朝廷向林天帅授权,是战是和可临机决断,不过最后结果需要朝廷批准。
这就是朝廷中没有人掣肘的好处,如果不是首辅和兵部尚书都是自己人,林天帅还未必敢放心入朝。
而倭军总大将德川家康在得到“可放行一船”的允许后,派了浅野长政坐船回国,向丰臣秀吉禀报情况。
甚至浅野长政回来的速度,比大明朝廷的授权旨意更快。
毕竟从釜山过了海就到九州岛,而丰臣秀吉最近正好在九州岛名护屋城。
“太阁可有命令?”德川家康迫不及待的对浅野长政问道。
浅野长政回答说:“太阁有令,可以与明军议和。
但要达成两个目的,一是让剩余兵将回国,二是被俘虏众将被放回。”
德川家康闻言松了口气,太阁能清醒过来,认清现实肯退兵就好。
他就怕太阁继续疯批,让他们在釜山死战到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估计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太阁侧室怀孕了,太阁注意力开始从朝鲜移开,期待新继承人诞生。二是被打怕了,太阁也彻底失去了信心。
“有劳了。”德川家康点了点头说,“明日就帮你联系明军,或者你直接去明营。”
浅野长政脸色古怪的看着德川家康,“太阁还有指令,由大纳言负责谈判并签押。”
德川家康:“.”
太阁不但清醒了,而且还踏马的太过于清醒了!
他派浅野长政回国去禀报情况,显然是让浅野长政代表太阁谈判的意思。
浅野长政作为丰臣家的家老笔头、首席家臣,绝对有这个资格出面与明军进行谈判。
结果太阁这个该死的,死活赖上他德川家康了是吧?
可以想见,要想达成目的,必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签一个“丧权辱国”的和约。
让他德川家康出面签约,岂不等同于让他德川家康背锅,甚至承担骂名?
太阁你想要剩余兵将回国,想要被俘众将被放回,很明显是为了重新收拾人心。
但这黑锅和骂名,一定要他德川家康来分担吗?
可以说,征朝惨败肯定让太阁威望大失,所以太阁才会想着拉他德川家康这个“天下第二人”一起“下水”,要丢人就一起丢人?
浅野长政微微躬身,点头示意道:“有劳了,能否将大家都平安带回国内,就靠大纳言了!”
德川家康还能怎么办,只能一边在心里咒骂太阁生个儿子就夭折,一边愤愤的派人去明营联络。
只怕见林天帅一次,就要折寿五年。
但他目前又没有能力反抗太阁,只能硬着头皮执行命令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