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497章 情况有点不对劲

第497章 情况有点不对劲

 “王大人,下官是真不知道,您的书究竟是怎么读的?”

“无知也就罢了,偏偏无知的同时还这么自信。”

“如果下官有您这种心态,估计升官儿能升的更快一些吧。”

这话说的可就太过狠毒了,周围不少官员的脸色都微微发沉。

刚才那些话虽然只是王大人一个人说的,可他们不少人也这么想。

这年轻的官员如此嘲讽王大人,这不是把他们顺带着也一块儿嘲讽进去了吗?

“大胆!”

“住口!你也不看这是什么地方?轮得到你在这里大放厥词?”

年轻官员的品级其实不算低,三十来岁的年纪,就已经是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了。

正六品的品级,如果放到地方上,那已经是不得了的高官了。

“大同旱灾一事,陛下早已经金口玉言,说明白,一切只看结果便是,王大人你就不要继续说下去了。”

原本坐在最上首的李善长,一直在闭着眼睛假寐。

可是今天,确实是没有一点消息。

如果朱元璋真的病得这么严重,这种事情绝对不可能瞒得住。

李善长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的皇宫之中,早已经是乱糟糟一团了。

“虽然大同现在具体情况如何,尚不得而知,但是目前并没有发生任何暴民叛乱的情况。”

没多久,京城十三卫的金吾左卫,羽林左卫,府军卫。全都动了起来,开始缓缓向皇城集结。

可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够发现,现在的皇宫早已经是暗流涌动。

正常情况下,这种争斗也就到此为止,之后他们也就可以安心的等待着朝会开始。

看似只是在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实际上李善长却明白。

皇宫之中,意识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之中。

可作为内阁首辅,李善长是绝对不能说这些话的。

不该自己问的不问。

李善长本身就是这个阶级的人,他实在太清楚,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利,这些人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了。

这是李善长他们这些人,不希望发生的。

那意思很明显,首辅大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李善长很想说:“别看我,我他妈什么都不知道。”

因为他也是什么都不知道,不明白皇宫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朱元璋竟然连上朝都耽搁了。

传统的官僚们都是一些聪明人,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斗,什么地方不能斗。

能出现在这里的官员,最低也得是正六品。

只可惜,有些事情是躲也躲不了。

虽然心中也无比奇怪,以他对朱元璋的了解,哪怕是身患重病,只要不是病的爬不起来,朱元璋也绝对不可能轻易停止早朝。

听到你擅长的吩咐,年轻官员立刻向王大人深深一躬身:“王大人,下官年轻气盛,还请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跟下官一般计较。”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已经开始升起来了,可是早朝似乎依旧没有开始的迹象。

虽然他也是传统的士大夫,对于朱元璋跟朱瀚的某些政策,内心其实是有些反感的。

“如果鹰王天下的高价粮政策真的是暴政,现在的大同早已经是民乱四起了,不可能没有任何消息。”

眨眼之间,原本还算安静的朝房之中,顿时如同菜市场一般吵闹了起来。

年轻官员一口气把自己想说的话全都说了,然后就向李善长深深的鞠了一躬:“李阁老,下关的话说完了。”

这个小冲突结束之后,朝房之中再次陷入了安静。

这里边随便拿出来一个,都要比他品级高,职位高,资历老。

“王大人刚才不是说了不能够阻塞沿路吗?各位大人可以说话,我等难道就不能够说了吗?”

年轻官员立刻不服气的道:“分明是王大人侮辱王爷在先,我等才出生反驳而已,如果说规矩,在公开场合下侮辱王爷,这也算是大不敬之罪了吧?”

不屑的冷哼了一声,却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有大人只不过是说了一句实话而已,难道不能够说吗?”

“王大人的规矩就是倚老卖老……”

“还有你。”比擅长随即点了那个年轻官员一句:“不管怎么说,王大人毕竟是你的上官,你在这种场合公开反驳上官终究是不对,现在立刻向王大人道歉。”

换成几年以前,他们别说在这里说话了,就是进入这里的资格都没有。

哪怕是纵横官场多年的给擅长,此时也忍不住皱紧了眉头。

所以哪怕察觉到的情况不对,也没有人敢擅自做什么。

一个朱元璋的亲近太监,朝杨志找了招手,小声说道:“杨公公您请上前来,小任有话要跟您说。”

可惜这里是应天府,是早朝前,官员们等待上朝的地方。

那个指责英王殿下的王大人,官职虽然不高,却是某个派系在朝廷之中的口舌。

只是,他现在能做的事情也不多。

“住口!”王大人须发皆张的怒吼道:“本官在与首辅大人说话,你算是个什么东西?这里有你开口的份儿吗?”

不仅仅它们自己活不了,甚至有可能牵连到家人。

“等。”李善长不急不缓的说道。

眼见年轻的官员被千夫所指,不少跟他年纪差不多的关系也纷纷站了出来,跟那些上官们对质。

毕竟,朱元璋狠起来,那是真的敢杀人的。

因为李善长实在太清楚英王朱瀚的厉害了,如果非要找出一个能跟朱瀚相提并论的人物。

最后内务府总管杨志,在小太监的搀扶下,缓缓地来到了朱元璋寝宫前。

这可是大明建立以来,头一次发生的事情。

这种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这个月几乎每次朝会都得起一次冲突。

从古至今,李善长觉得也只有诸葛武侯一人。

“要是真不能继续学着聪明一点儿,这些人很快就会消失在朝堂上了。”

“英王殿下在得知大同旱灾之后,第一时间赶去大同救灾。期间,王爷制定的高价粮政策,虽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非议。”

不该自己说的不说。

李善长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朝方之中却陡然之间安静了下来。

如果不是提前已经有的通知,这样一支军队之中皇城,恐怕会直接被人当成叛军

虽然还是大清早,不过街上也已经有了不少的百姓。

李善长暗暗叹了一口气。

朱元璋建立的大名,此时已经让汉家百姓站在了世界的巅峰。

“可是王大人却不管这些,依旧公然在朝会的场合抨击王爷的政令,这恐怕不太妥当吧?”

如果未经传唤,就擅自进入朱元璋跟马皇后的寝宫,那就是形同造反谋逆。

改朝换代这种事,在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发生。

两个人说完话,杨志小心翼翼的后退,离开朱元璋的寝宫,叫过来一个小太监低声吩咐了一阵。

伺候皇上跟皇后,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虽然名义上都是为了朝廷的事情,实际上就是新学跟旧学之间的较力。

“本官真想知道,究竟只有你一个人如此,还是你们新学的学生全都是这样,不知道什么叫做礼仪廉耻?”

“希望别出什么大事吧。”你擅长心中暗想。

与此同时,另外一支军队,也是全军清晰迅速,冲到皇城门口。

可是说来也奇怪,左等右等,也不见朝会的鼓声响起。

但是对这里边的大部分人来说,如同山岳一般的压抑,让它们几乎喘不上来气。

王大人却是气得脸色发白,指着年轻官员的手直哆嗦:“李阁老,您看到了吧?这些人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了。”

这些话其实根本就是对他说的。

他是完全不想掺和这种事儿的。

杨志不敢怠慢,急忙小心翼翼的走了过去,只是刚刚来到大门前,听到里面的人说了一句话,杨志的脸色陡然就是一变,急忙连连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这种争斗,可绝对不会如此文明。

在宫门前跪下:“奴才内务府总管杨志求见。”

这两拨人呐,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

这话之中的挑拨之意太明显,估计这位王大人也没有隐藏的意思,就是故意这么说的。

“实在是因为,王大人有些太过分了。”

即便是面对内阁首辅,年轻官员依旧毫不畏惧:“李阁老,非是下官,不听阁老的话。”

心中的念头纷纷扰扰,表面上自然不会表现出来。

如果实在没有什么事情做的,就回到自己的房间,把自己关在房里,一步都不踏出房门。

王大人虽然心里很不爽,可也不敢不给李善长面子。

李善长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有些人呐还是看不明白现在的局势,真以为现在的大明朝还跟他们以前经历的王朝一样。”

还不等年轻的官员说完,李善长突然冷冷的打断了他:“够啦!”

一直说了三遍,朱元璋的大门寝宫,这才缓缓打开一道小缝。

“如果不是英王殿下制定如此高昂的粮价,那些粮商们也不可能拼命的往大同运粮。”

传统的官僚们,当然不肯轻易放弃自己手上的权利。



如果不是朱元璋跟朱瀚的威望,能够压制操场上所有反对的声音。

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就仿佛一切事物尽在掌握之中一般。

现在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很可能会让这一切都功亏一篑。

大明首辅的面子,谁敢不给呀?

一大早醒来,宫女太监们跟以往一样,做着自己的工作。

作为百官之首,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如果他还不出来收拾局面,

那以后,还有什么威严可言?

很快他们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继续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但是时至今日,事实早已经证明了,英王殿下是对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