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 第301章 皇后大典

第301章 皇后大典

 因为萨米思入宫,刘禅趁机对后宫妃嫔等级制度做出了调整,这件事其实他早就想做了。

在此之前,大汉的后妃等级,虽然是沿用东汉的制度,但是因为刘禅后宫的皇妃人数不多,一共就六人,

而她们的等级除了皇后之外,其他五人都是平级。

经过刘禅这次一调整,原本平级的后妃,出现了不同的等级。

就比如当初汉魏和亲,曹魏东乡公主曹绫,她与王元姬是一起嫁到大汉的,

刘禅给她们的封号都是贵人,

她们只是比皇后低一级而已。

可是现在不同了,王元姬被封为皇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第二级别,而曹绫则被封为德妃,按照新的等级制度,曹绫由原来的第二级别,直接降到了第四级。

“妾曹氏,给姐姐请安!”

翌日清晨,曹绫给皇后张鸯请安之后,又来到了兰林殿,虽然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但是按照等级制度,她现在等级在王元姬之下,也得尊称一声姐姐。

“公主快快免礼!”王元姬赶忙扶起曹绫,她并不在意提升等级,这些年在未央宫,她一直尊称曹绫为公主,即使现在被晋封为仅次于皇后之下的皇贵妃,她依然如此。

“姐姐,

”曹绫道:“这里是大汉的未央宫,

你我皆是陛下的皇妃,在洛阳妾是公主,但是在未央宫,姐姐是皇贵妃,姐姐以后不要叫妾公主了。”

王元姬顿了一下,她知道曹绫心情不悦,于是善言道:“元姬本是大魏之女,公主永远是公主;”说着她扶着曹绫坐下,笑着说道:“现在我们一同服侍陛下,不用太在意这些身份,公主永远是元姬的公主。”

“多谢姐姐。”曹绫客气道。

算算年龄,王元姬可要比曹绫小一岁,但是她现在也得叫王元姬一声姐姐,虽然王元姬很客气,但是曹绫很清楚,现在在这未央宫里,除了皇后张鸯,说话管用的人,也就是王元姬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

至从皇帝查出大魏奸细之后,

刘禅已经有些日子没有再到她的昭阳殿,如果只是为了她自己,她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的在意。

只是,现在她不同,她还有一个儿子。

“以后妹妹和叡儿,还得仰仗姐姐照顾。”曹绫终于说出了心里话,王元姬闻言嘻嘻笑道:“公主说哪里话,在这未央宫里,我们姐妹几人只要团结一心,用心伺候陛下,无论是叡儿,还是其他皇子公主,都不需要仰仗任何人。”

王元姬其实也看出了一些端倪,曹绫这个时候说出这番话,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以前后宫几位皇妃等级一样,而且现在大汉是强敌环伺,几位皇妃在张鸳的管理之下,也是相安无事,主要也不敢生事。

现在,好像有些不同。

首先大汉现在是三国当中最强大的国家,疆域面积已经远超魏吴两国的总和,而且皇帝刘禅野心不小,一统天下也是迟早的事情。

而就在这个时候,皇帝也不知道发什么神经,居然让后宫几位皇妃出现了不同的等级。

比如这曹绫,她肯定是不甘心的。

但是,又能怎么样呢?

皇帝当着满朝文武做出的决定,现在她想劝说,似乎也没有了任何意义,她唯一能够做的,也许只有安抚曹绫她们几个,而且特别是曹绫。

因为王元姬很清楚,大汉与大魏迟早是爆发大战的,而曹绫是曹魏的皇室,即使她现在是大汉的皇妃,但是当每次看到汉魏战争的时候,她其实是最难熬的。

大汉赢,她作为大汉的皇妃,是应该高兴的;但是同时她却又高兴不起来,因为被打败的是她的娘家,就说去年那场晋中之战时,每当捷报传回长安,其他皇室成员,那都是兴奋莫名,只有曹绫是五味杂陈。

唉——

早日结束这乱世吧。

后妃之间出现的波动,作为皇帝的刘禅,却并没有丝毫的察觉,至从改变后妃等级制度开始,一连几天里,他主要是待在皇后张鸯的鸳鸯殿,只是去了一次新妃萨米思的常宁宫。

“陛下!”

“这几日,您一直在鸯儿这里;”张鸯从刘禅的怀里缓缓起身,有些担心的说道:“陛下也去看看其他几位姐妹吧。”

“???”刘禅愣了一下,皱眉道:“鸯儿这是嫌弃朕了?”

以前张鸳在世时,每当刘禅在她的椒房殿待的时间久了,张鸳就会催她去看几位皇妃,有时候还带有命令的口吻,比如今日陛下您应该去昭阳殿,明日您得去兰林殿等等。

那时候的张鸯,可从未如此。

她既是刘禅的皇妃,同时她也是刘禅的小姨子,每次刘禅到鸳鸯殿时,这小妮子恨不得刘禅一直待在鸳鸯殿,加上小时候这丫头就十分乖巧,刘禅对她也是十分疼爱。

可是现在,她成了皇后。

这才几日?

‘唉!张三爷的家教就是好。’刘禅暗自赞叹道,做了皇后的张鸯,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如同她姐姐一般,知道后宫妃嫔众多,若是皇帝独宠某一人,这样很容易造成后妃之间的嫌隙。

“鸯儿说得对,朕听鸯儿的;”刘禅又一次把她拖回被窝,亲昵的说道:“等到大典之后,朕一定做到雨露均沾,可好?”

“嗯!”张鸯微微点头。

大汉建兴十七(公元239年)十二月三十日。

长安城一片肃穆,

三声晨鼓敲响之后,原本安静的皇城大街,被全副武装的禁卫打破寂静。

禁卫们神色严肃,从未央宫南宫门开始,一直延续到皇城大街,经甲午子巷,松柏长街,然后汇入横贯东西的玄武大街,沿路街道两旁,皆是由禁卫沿途站岗。

整条街道完全被隔离出来,往日热闹非凡的街道,此刻是空无一人,而街道两旁的百姓,一个个表情肃然,有一些年长的妇人,不时偷偷擦拭眼角。

辰时初刻。

未央宫南宫门缓缓打开,由数百名女侍开道,这些女侍全部由大汉王朝文武百官的家眷组成,在她们身后则是大汉敬贤皇后的魂车。

今日是大汉敬贤皇后张鸳的出殡之日,御史大夫徐庶之妻秦氏,驾着皇后的魂车,缓缓走出未央宫,在那魂车之上,停着敬贤皇后张鸳的灵柩,在灵柩的旁边,则是大汉丞相诸葛亮之妻黄氏参乘。

当魂车刚刚走出未央宫,百步之外的皇城大街上,早已等候在此的长安百姓,几乎是同一时间,整齐的跪匐在地。

“皇后!”

“皇后!”

“…”

百姓们刚一跪匐下去,全都泣不成声,不断高呼着皇后,闻得百姓的泣声时,送葬的百官亲眷组成的女侍队伍,也是不由得哭喊声四起。

在其魂车之后,则是数百名未央宫的宫人,在宫人之后则是皇子公主,以及后宫的妃嫔。

在妃嫔之后,是大汉王朝的数百人文武官员。

张鸳已经崩逝数月,因为陵寝的修建,致使她的葬礼直到大汉建兴十七年的最后一天,才得以举行。

送葬队伍按照汉代帝后的严格规制进行,作为当朝皇帝,刘禅是很想出宫送送他最爱的皇后,但是按照大汉礼制,除非是先皇或者皇太后、太皇太后的葬礼,才需要皇帝亲自送葬。

至于皇后的葬礼,虽然礼制规格等同于皇帝的葬礼,但是也是有一些不同之处,比如送葬的队伍,首先是百官亲眷,驾车与参乘都需要是当朝大臣之妻。

今日为张鸳驾车之人,就是主管内政之首的御史大夫徐庶之妻秦氏,而参乘则由主管军事的丞相诸葛亮之妻黄氏担任。

剩余的送葬的人员,主要是后宫嫔妃、皇子公主,以及文武百官,而由女眷驾车参乘送葬,也是为了彰显皇后母仪天下,规范和号令天下女性的职责。

张鸳的灵柩已经离开未央宫,在那椒房殿内,刘禅失魂落魄的看着这一座庞大的殿宇楼阁,这座宫殿,有太多他与皇后张鸳的记忆,而今天张鸳将彻底离开未央宫,离开椒房殿。

“鸳儿!”

刘禅瘫坐在木椅上,看着屋内的一切泣出声来。

而另一边,送葬队伍从未央宫一路出来,沿途的百姓皆是拜服哭泣,他们虽然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皇后,但是对于皇后这些年的事迹,他们早都耳熟能详。

谷冐

张鸳,大汉贤后矣。

如今皇后因为天花崩逝,他们又怎能不痛心。

因为百姓的悲痛,还有惋惜,送葬队伍刚出甲午子巷不久,不断就有百姓拦路哭喊,致使送葬队伍前行缓慢。

百姓舍不得皇后,所以即使有百姓冲出禁卫,禁卫军将士除了好言相劝之外,也未对他们强制驱离。

平时半个时辰就能走出长安城的路程,最后整整花了两个时辰,张鸳的灵车这才离开长安西门,朝泰陵方向而去。

泰陵位于长安以西,距离长安八十里外的梁山之上,这是数月前天子刘禅亲自指定的陵寝所在地,经过几个月的修建,泰陵一期已经完成,一座宽十丈,长三十丈的地宫已经建成。

地宫的地面,墙壁、穹顶全部由水泥砖修葺,在地宫地面之下则是由厚九尺的混凝土浇筑,在地宫的墙壁和穹顶之外,也是浇灌了九尺后的混凝土。

因为大汉流行帝后合葬,如今皇后崩逝,而皇帝依然健在,为了使得天子百年之后可以与皇后合葬,所以这座地宫外浇灌混凝土,也只是浇灌了西、南、北三面,东面则空留了出来,而且此时东面还在继续施工,那是在继续修建地宫,将来将会是刘禅帝陵的地宫。

八十多里的路程,历时两天,张鸳的灵柩才来到梁山之上。

“母后!”

“母后!”

太子刘谌在皇后灵柩进入地宫之前,已经哭得险些昏死过去,一旁的汉阳长公主,此时好像已经哭干了眼泪,只是呆滞着看向缓缓进入地宫的灵柩。

大汉提倡厚葬,刘禅是穿越者,其实他更愿意支持薄葬,但是张鸳是他的皇后,他不愿让自己的皇后受委屈,所以无论是这座庞大的地宫,还是为她精挑细选的陪葬物品,他都是毫不吝啬。

金缕玉衣,这是汉代帝后的标配,至于金银珠宝那就是数不胜数,反正现在大汉也不缺钱,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大汉最不缺的就是这些金银珠宝。

皇后的葬礼十分复杂,从灵柩进入地宫开始,一直到正式封闭地宫之门,足足花了整整三个多时辰,而完成整个葬礼,则是花了一整天的时间。

等到送葬队伍重新返回长安,已经是大汉兴汉元年(公元240年)正月初八。

因为皇后崩逝,大汉臣民均需要为皇后服丧,只是由于现在天下并不太平,才将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