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周守藏史 > 151.第151章 神农氏赭鞭(四千)

151.第151章 神农氏赭鞭(四千)

上一章大周守藏史章节列表下一页
第151章 神农氏·赭鞭(四千)

“风君是没看?”计然不悦,扫向书桌,却是在地上看见了他留下的诗歌。

再去看那周围的书,他了然一笑。

“风君看来是发现了,这里的书与古之黄帝有关系。”

计然也不作气,只是捡起诗歌,递给风允。

风允接过,这才缓缓翻阅。

“《那》《烈祖》《玄鸟》?”

计然为风允解释道:“宋国先君为微子启,乃商汤宗室,姬周伐商后,就将商丘分出,让子启可以祭祀商祖。”

“而这三首商颂诗歌,就是祭祀商祖之言。”

风允微微思索。

“大宰让余观这三颂,是为何意?”

计然面色略显恳切。

“风君啊,你可知晓这扬粤国实为商汤一脉,因周战事而流落于此。”

风允点头,计然见之,暗暗点头。

又道:“这扬粤啊,虽为商汤一脉,但却无宗祭之物,就是这三颂也是余从宋国所带,如今扬粤欲重立商汤之祭,遂希望有主祭之人……”

风允听到这,也清楚是为何事。

原来是想让他主祭。

可…

看见风允的犹豫,计然紧忙道:“风君啊,此事算是余承情以请。”

“大宰是有何事,为何不自己主祭。”

主祭之事,计然也能获得好处才对。

计然摇头。

“余得一书,不日即离,准备前往鲁国去寻找李聃先生请教。”

一书?

风允犹豫再三,但最终应下。

“多谢风君,待余从李聃先生处归来,再来百越感谢风君。”

计然欣喜一礼,紧忙离去,那还得前往扬粤宫,交代后续的事情。

扬粤宫内——

因计然是宋国人,这扬粤王也不因为计然即将离去就为难他。

将炼气士残术交给了计然,计然收好。

“王,风君已经答应代替余举行祭祀。”

“风君乃是大庭风氏,为古之大庭氏一脉,德行高尚,在余越治水,在大庭怒杀不德之君……其能为扬粤主持祭祀,也是展显了扬粤之德,可感风君。”

听着计然的吹嘘,扬粤王哈哈笑着。

“可行,可行。”

说毕商祭之事。

计然拿出了从细作处,得来的楚国情报。

扬粤王面色突变。

“那楚鳖啊,果然没好心,还有这个小国,竟然敢借道!”

扬粤王怒拍案桌……

其中商议,处在典籍宫内的风允却是不知晓。

其《神农本草经》字数并不多,不过半日就抄写完毕。

不过百草经,如今多是字,而非有图,若是能有图为参照,也才能方便后人观看。

对此,却是需要大量的搜寻,后续填补。

至于邹衍,此时还沉浸在抄录《黄帝内经》当中。

风允摘下发髻上的青枝,思索一二。

以青枝为笔,文气为墨。

将早先从巫一处,观炎帝-神农氏之图,得出的农咒写在《神农本草经》之上。

“巫咒,实际就是仓颉未造字之前,各大贤有能之辈,用以记载自己道的方式。”

“这巫咒-农,亦可看作神农氏的象征。”

风允以农咒引神农氏游离在天地间的道韵,纳入自己编辑整合的《神农本草经》当中,再以之祭道。

只见其上道韵在农咒的引导下,化作无数的草药虚影,化作一个个篆文,飞入青枝。

农……五谷亦是草药。

其味甘平,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

久服,轻身不老!

“咚!”

“嗡!”一道璀璨的光芒从青枝之上爆发!

典籍宫大震,而原本灰蒙蒙的扬粤国都上空,此时浮现出赤色红云。

遮天蔽日。

久违的冬阳穿过红云间的缝隙,洒在雪地上,映照一片红晕,整个扬粤城如同火烧之城。

一个个五谷药香四溢延绵。

城中居民纷纷出门观望,嗅之药香,面容红润,冬日疲倦的身心都轻快不少。

而天空中,也隐约有一牛头人身的巨人,隐匿在红云之间。

其一手拿赤色短鞭,一手拿五谷麦穗!

炎帝-神农氏!

扬粤国人纷纷惊呼炎帝神迹,跪拜不起。

本在大殿内相谈楚国之事的计然与扬粤王也被外界的异常所打断。

“这是怎么了!”

内侍紧忙来报,将外界的异相说出。

计然与王来到殿外,蹙眉观望着一片红霞,和那炎帝之像。

商祖-契,是帝喾子孙,帝喾为黄帝玄孙。

而炎帝意义上为黄帝之败者,虽是和平融一,但在那个姓氏分明,部族各一的时代,加之炎帝有十四位,各有各的政绩,其中神农氏更是为大,比之黄帝也不输分毫。

遂至今不少人都以炎帝之后为名。

扬粤王对炎帝-神农氏也尊敬不已,可他为黄帝之后,不可如同其余国民那般下拜。

他偏转目光,望向着计然,而计然蹙眉,其眼中浮现出一抹白光。

望气!

这计然也会望气之术。

很快计然就将目光注视在城内的典籍宫上。

“是异宝,风君成就了异宝……还是……”

这股气息,不似文道。

在扬粤国如此久,也观过典籍宫中的医药之书,他自然有对医道的了解。

“是何道?”扬粤王略慌乱。

若是别人的异宝异相也就罢了。

但这是风允啊。

这段时间风君结四国相印,出现女娲伏羲异相的事情,扬粤王可是清楚得很。

那彭蠡泽四国联盟,其盟约牢固,可以说是直接堵住了他向东扩张的步伐。

若是硬战,他也毫无胜算。

不然他也不会如此爽快地答应结盟,互不相侵。

现在这异相,遮天蔽日,容纳了整个扬粤城,他生怕风允又弄出什么事情来,影响他在扬粤国的决策。

扬粤王叹道:“幸好是神农氏……”

另一边,计然愕然。

“……是医道。”

“风君怎会成就医道异宝?”

还是如此声势浩大的异宝异相。

医道,不似文道,比之文道成就异宝,对实践、获得认可之事,要容易得多。

但学习医道者,少之又少,其多需积累,有时一个疑难之症,都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来研究,方能破解。

遂这也是计然疑惑的缘故。

为何风允能成就医道异宝?

然而,计然却是不知,风允并非直接去行医,而是记录整合草药,将无数人的草药知识合一,又以蚩尤法祭道,成就的异宝。

药医之道——药理与药方也!

而《神农本草经》就是药理之书,何为药理,曰:用之草药,于人体所表之性也。

同时,也可将《神农本草经》看作是最原始的药方。

“夫子?”

原本正在抄写《黄帝内经》的邹衍惊慌地抬头,此时典籍宫震动,他还以为是地龙翻身。

但在看见风允身前的赤鞭后,咽了咽唾沫。

如今风允的青枝化作了一柄赤色短鞭,纹路古朴,与神农氏虚影手中的短鞭一模一样。

赭鞭!

此鞭虽非杀伐之器,但却意义非凡。

相传神农氏以赭鞭来鞭挞百草,可知其药性,是神农定义医药之道的重器,是为炎帝神农氏的赤帝象征,其对人族的意义而言,比之大禹九鼎也丝毫不差。

当然,此鞭只是祭道而成,并非原物。

但动用其中的道韵,却是可以。

“行草药医道者,若是得此异宝,却是如虎添翼。”

邹衍不确定道:“夫子,您又有新的收获吗?”

风允等赭鞭之上的神异缓缓消去,这才收起赭鞭,重新化作青枝,插入发髻。

也是同一时间,天空的赤色红云消退,典籍宫也不再震动。

他只是记录整合,就能成异宝,可见这《神农本草经》的道之浓厚。

当然,这也有着农咒的帮助。

或许他有能力,也应该像整合《山海经》一般,整合出一本相对完整的《神农本草经》,这不管对此时的百越,或是他自己的玄道,再或是后世之人都有帮助。

“略有想法罢了。”风允思索此事时,也随便回答了邹衍。

拿起一本没有多少道韵的《神农本草经》。

风允又道:“继续抄录吧。”

闻声,邹衍点头。

见到风允手中《神农本草经》的厉害后,他对手中的《黄帝内经》更加期待。

而风允起身。

此时计然也匆匆而来。

“风君安……方才是?”

计然眼中的望气之术还未消退。

风允也会望气之术,能察觉到计然眼中的庚辛之金气。

庚辛为天干,金为五行。

不过在计然注意到风允的注视后,就收敛了眼中的望气之术。

风允也不欲探究其望气的来由。

而是解释方才之事。

遂先递出《神农本草经》,再解释道:“大宰也看过这典籍宫中的书,而这《神农本草经》,就是从中整合而得。”

“扬粤的典籍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大周守藏史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