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 > 第3512章 价格上的烦忧

第3512章 价格上的烦忧

上一章诡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
第3511章 价格上的烦忧

阳光从云层当中的缝隙落下来,调皮的在三色旗帜和兵卒盔甲上跳跃着,然后扭着腰旋转一下,便是又消失得无影无踪。

远处的狼烟,升腾。

近处的兵卒,冷冽。

突袭得手之后,李典开始将汉中的兵卒和物资,移动到了上庸城内。

对于任何将领来说,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都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但是并非所有时间所有节点,都一股脑的『神速』。

除了那些被迫发生,没有时间准备的战争之外,大多数的战争,都需要充足的后备资源,足够的后勤支持。

突袭上庸成功,是需要不少前提条件的,并非简单的拍个脑袋,然后就可以顺利达成。

申氏为了向曹操靠拢,甚至不惜出卖了原先聚拢在申氏周边的氐人。

这些氐人或许不认得几个大字,也不知道儒家经文究竟该怎样念,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绝对没有什么被打了左脸,还要伸出右脸的习俗。

建立信任很难,但是要破坏,很容易。

申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和周边的氐人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在曹军来了之后,被破坏殆尽,也使得申氏原本在周边的眼线,几乎都断掉了。

就算是有氐人看见李典出兵了,也不会给申氏报警。

同时,李典对于氐人的拉拢政策,也渐渐有了成效。

对于大多数底层的民众来说,不管是氐人,还是汉人,最重要的事情,依旧是吃饱。

虽然说吃饱这件事情,对于某些士族子弟来说,有些太过于粗浅,但是在封建王朝之中,依旧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

李典在汉中的试验田,虽然有一些被毁坏了,但是也有一些保留了下来,而那些保留下来的田亩收成,便让李典敲开氐人賨人的『友谊之门』。

失去了部众,又没有了触角的申氏,就像是没有了根基的大树,一推及倒。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使得申氏自我灭亡的,并不是李典,而是申氏自己。

当上庸申氏被灭的消息,传递到了荆州之时,曹仁的手不由得抖了起来。

当然,在送达荆州的讯息之中,不少申氏残兵,曹军斥候夸大了李典兵马的数量,将百余人夸大成为千余人,将千余人直接说成万人的,不在少数,使得最终到了曹仁手中的,就是李典尽起汉中兵数万,兵锋直指荆州!

这消息,谁看了不湿裤裆?

曹操原本计划,骠骑军最快也是要等到明年春天才会进军。

曹仁捏着紧急军报,久久无语。

但是随后更多的战报军讯,接踵而至,快得令人应接不暇。

自从上庸陷落之后,山口道发现了骠骑兵卒!

武关道也有骠骑军出没!

曹仁愤怒了,可是又多少有些无可奈何。

曹真得到了消息,赶回了襄阳的时候,就看见曹仁面对着一桌案的急报,一脸的愤恨,以及无奈……

『将军……』曹真问道,『这是……』

曹仁见是曹真,也不隐瞒做作,便是咬着牙将桌案上一份份急报抖起来。

『这一份……我方溃退!』

『这一份!垭子口遇敌!溃败!』

『骠骑军大队!』

『上万骠骑兵卒!』

『溃败!』

『大溃!』

『又是大溃!』

一连串的急报,被扬起,似乎勾勒出了一条令人恐惧的烽火线,从汉中,从武关两地绵延而出,直扑荆襄而来!

似乎可以看见成千上万的骠骑兵卒摆开了阵势,在群山之中跃然而出,顺着大道,带着硝烟,将血和火带到了荆州!

『上庸怎么就丢了?』曹真看到了这些消息急报的时候,也是不敢置信。

上庸之地,处于大江和汉水之间,『其上平夷,故曰上庸』。而且从汉中到上庸,有多处的山口关隘,并不是那么好走。有的地方甚至是在山崖石壁上开凿出来的栈道,只需要将路口一堵,便是有千军万马也是施展不开!

之前曹真领兵进攻汉中,对于这一点,是深有体会!

可为什么他死活都打不进汉中,然后李典这么一出击,就打下了上庸?!

这两下一对比,岂不是显得曹真无能么?

不过,当下这局面,让曹仁和曹真都没空去想自己颜面怎样,而是觉得两口刀子一上一侧,都抵到了眼前!

上路,也就是武关道方向,连着宛城,威胁着荆州襄阳的北面。

而上庸这一路,则是直接捅到了荆北的侧翼!

在历史上,上庸可谓是最后一块地方诸侯的自留地,申氏和后来的孟达,在上庸一带长期处于『中立』状态,不是说在历史上的三方都吃不下孟申,而是因为攻城略地并不是单纯的占领一个城池。

有了城池之后还要供养平民百姓,然后去组建起更强大的军队,但是上庸因为地处于山区,所以能够耕种的土地,比中原其他城池要少很多。耕作的田亩少,而且继续向外开拓荒地,在当时条件下也很困难,因此所能支撑的人口数量也会少,赋税也就相应较少。同时在上庸一带,氐人賨人等杂居,相互之间矛盾很多,经常争斗,时不时就需要派兵出去调解,或是镇压。

所以,如果说有雄厚的资本,拿下上庸当然是可以有一定的军事上的优势,可以作为前沿阵地较为便捷的进攻其他方向,但是如果说需要长期驻守,那么可能上庸之地就需要长期的,大量的成本支出。

一年两年或许可以,时间一长就像是无底洞一样的投入进去,就像是后世中亚的某些地区,短时间占领没问题,但是时间一长,就连大帝国都被拖入深渊,肥得拖到瘦,瘦的拖到垮……

正是有这方面的考虑,所以曹仁和曹真认为,不必在上庸驻留兵马。

汉中到上庸的补给线很长,就算是借助汉水,也不容易。

曹仁和曹真觉得李典接手汉中的时间不长,汉中内部未必就能多么稳定,如果说李典占据上庸,就必然要将兵力粮草等等挪到上庸来,可能会失去对于汉中地区的控制,时间稍微拖长一些,到时候说不得两头落空,连带着汉中也是崩坏之局。

结果两个人都没有想到,李典竟然在这个时候,发动了对于上庸的进攻,如今更是直接逼近到了房陵!

西城落败,并不为奇,毕竟西城已经烂了,就像是公共汽车,谁上都行。

可是为什么上庸也这么容易被攻下了?

曹仁曹真想不明白,最后也只能表示,『申氏就是废物!』

既然申氏已经是废物级别了,那么原本答应的,以及留在荆州的申氏子,也就没有了任何用处……

『叫那申氏子安分些!好好待在家中,休要外出讨嫌!』曹真吩咐道,『若是再上蹿下跳,呼号作态,便是以乱军之罪问斩!』

现在不杀,只是为了将来有机会可以打回去的时候,看看申氏的旗帜还有没有用。如果说连名号都没有用处的话,那么申氏子就会悄然病逝。

护卫听了,便是看了一眼曹仁。

曹仁没抬头,只是挥手。

护卫便是领命而去。

曹仁将桌案上的那些急报统统扫到了地上,然后取了上庸的地图铺在了桌案上展开。

曹真也站了过来。

两人一起盯着地图,半晌无语。

现在继续研究为什么曹真打不过去,李典能轻易打过来已经没有了意义,现在只能是要先看看应该如何应对……

这一次,襄阳有难了。

历史上襄阳也一度危急,差点被关二爷一刀捅穿。

许县之中召开朝会紧急商议要不要避难邺城……

只不过那个时候,刘备让刘封统领去打上庸,着实是个败笔。刘封其实知道了他无法继承刘备的位置,但是很不甘心。毕竟刘大耳没儿子的时候,刘封他天天端茶倒水伺候着,现在有了新儿子就忘了旧儿子,谁会开心?

而且一杆子就将刘封顶到了上庸之地,又贫瘠,又是前线,什么都要依靠后方支持,稍微有些出格的动作,要么就是被孟达抓住胳膊,要么就是被后方拖住小腿,所以当关老二要求刘封出兵配合的时候,一方面是刘封能力不强,干不过孟达老狐狸,另外一方面也有可能刘封觉得他出兵太早的话,就是关老二的陪衬,所以就算是要出兵,也要到了关老二危急之时再出动……

当然,战斗间隔时间太短,准备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原因。

再加上关老二的暴脾气,可能见刘封没动作,多少有些不客气。但是对于刘封来说,都没了太子位置了,爹都不要他了,认什么二叔就更没意义了。

因此历史上襄阳之战当中,两路兵马实际上只是动了一路,曹军只需要抵挡一个方向,可是现在,北面有武关,侧面有上庸,而且不存在什么相互制约猜忌的情况,反而是会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配合。

除非是……

两个人的目光,几乎都是在房陵之处停留。

曹真吸了一口气,伸手指点着地图上的某处,『如今之策,当速援房陵!』

『为何不是郧关?』曹仁问道。

上庸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上庸居于东三郡中间,更重要的是上庸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往北穿过武当山区域,攻下郧关,就可以直入南阳盆地,和武关道、宛城直接连成一体。

若是南下,攻克房陵,就可以抵达荆山,再攻下筑阳,就等于是一脚踹开了荆州的侧门!

所以曹仁的意思,就是李典接下来会北上打郧关,还是打房陵。

曹真的判断,则是房陵可能性更大,所以下一步是要派遣援军去房陵,而不是去郧关。

『李曼成突袭上庸,过西城而不惊上庸,』曹真说道,『必有擅于山林奔袭之卒……如走汉水,遇上我荆州水军……无疑是舍长取短……』

曹仁缓缓的点了点头。

曹仁抬起头看着曹真,『你可知道……房陵之要……』

『房陵是氐人将……』曹真缓缓的说道。

曹仁点了点头,『故而……』

曹真回答道,『故而当速援,而不入城中!』

……

……

房陵。

如果说将上庸三郡做一个排名的话,上庸无疑是排在首位,接下来是西城,而房陵么,长期是老三。而且对于上庸之地来说,说是三个郡,实际上就是三个县而已。

房陵郡,也就是房陵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诡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