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 > 第3516章 朝廷的缺席判决

第3516章 朝廷的缺席判决

上一章诡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
第3515章 朝廷的缺席判决

厅堂之内,火盆烧得很旺,可是士孙瑞却觉得手脚冰凉。

他没想到,崔琰竟然想出了这样的策略!

舍弃曹操转投骠骑?

简直大胆!

士孙瑞想要发怒,大喝一声,斥责崔琰,可是话到了嘴边,却缩了回去……

若是早一些时日,崔琰这般话,定然会被扣上卖国贼的帽子,打入十八层地狱不得超生,可是现在当骠骑展现出了实力之后,这种话似乎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崔琰的政治属性,无疑是非常高的,至少比年龄更大的士孙瑞都要高出一截来。

因此对于崔琰来说,他现如今提出的议案,明显已经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产物,并且将利益分派算得十分的精透!

士孙瑞仔细一琢磨,竟然发现自己原先的设想盘算,比起崔琰这办法来,弱了半筹。

崔琰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而且是一口气还抽了两个釜!

曹操的就不提了,崔琰同样也抽了斐潜的釜底之薪!

骠骑进攻中原,那是因为山东之前和现在,算是骠骑的『对手』,或者说是『敌人』,那么自然是会被骠骑打击和制裁的,那么如果现在『骠骑』变成了友军呢?成为了『自己人』之后,形势就自然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曹丞相执政不行了,斐丞相上么!

斐潜一来,他崔氏不就有拥立之功了吗?斐潜也自然不可能对崔氏喊打喊杀。

这不就非常符合大汉的『传统』了么?

三公轮流坐,大家笑哈哈。

丞相也就是大一些的三公,又有什么不可以轮流坐的?

所以,崔琰的这一个议案,是符合大汉国情的,有先例可循,不是什么背祖弃宗的办法,对于天子刘协来说,也可以勉强接受。

没错,是勉强。

可是崔琰在乎天子刘协『勉强』么?他只需要自己爽就行了!反抗不了,也就剩下享受了。天子刘协之前反抗得了曹操么?那么现在『享受』一下斐潜,又有什么问题?

所以天子这边,可能会不爽,但是问题不大。

其次,山东士族的需求是什么?

稳定和谐。

莫要再打了,坐下来谈么……

等斐潜坐下来之后,就能再起来么?

董卓也坐下来过,后来如何了?

现如今,曹操将所有的权柄都抓在曹氏夏侯氏的手中,就算是斐潜来了也一样抓权柄,又会比在曹操之时差多少?

最为关键一点,斐潜的斐氏,是小族!

骠骑斐潜没有曹家夏侯家那么多的兄弟!

所以若是骠骑最终变成了丞相,是不是要分权?

而这权柄一旦分出来……

嘿嘿嘿!

士孙瑞吞了口唾沫,看着崔琰的目光都有些惊恐起来。

这家伙,果真是……

当然,个人的立场不同,选择思考的方向就不太一样,这是在所难免的。可是即便是立场不同,谁能最大限度的考虑到更多的群体,就自然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支持。

这就是士孙瑞和崔琰之间的区别了。

士孙瑞原先劝说崔琰出面,考虑的只是天子和他自己的利益,至于是不是损害了冀州的利益,抑或是和崔琰个人的利益有没有冲突,士孙瑞就没有太仔细的衡量了。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士孙瑞只是更多的想着自己,然后以忠义的名头让旁人去牺牲。

就像是坐在台上的官吏,拍着桌案让百姓别整天想着要加工钱,要多休息,要这要那的,而是应该多想一想大汉建国以来,是不是已经物产丰富了,是不是已经可以吃饱饭了,怎么还有脸要求那么多?摸摸自己的良心再说话!做人要讲良心!

然后大汉百姓摸摸兜,发现自己良心多不多,并不一定清楚,但是一定清楚自己兜里面没钱。

士孙瑞就是如此,他希望崔琰多讲一讲良心,可是崔琰却不谈良心的事情,而是转头提出了新的建议,现在既然到了审判的关键时候,那么谁缺席,就判谁出局吧!

崔琰的这个办法,比起士孙瑞原先的打算,自然好了很多。

似乎谁都得到了利益!

除了缺席的曹操。

士孙瑞一听,嘿,有道理!

所以在政治当中,就连桌案上的茶水,都是陷阱!

喝多了茶水,就会想要去更衣吧?

然后前脚出去更衣,后脚就开始表决了,『我看那某某某就很不错,堪当大任……』

『不错,不错,很不错!』

『就他了!』

『大家愁眉不展的时候,就他勇敢的挺身而出……』

『……』

崔琰看着士孙瑞的表情,又是加上了一句,『如今大汉四边安宁,也是骠骑之功……我等中原内乱之时,骠骑不顾身家性命,北上平灭鲜卑,又是开拓西域……此乃于过有功,足可堪当大任!若是如此功臣亦不为赏,何来公义之言,安抚臣民之心?若是将来边疆再出变故,又是何人堪用?』

崔琰见士孙瑞神色,知晓其猜测到了自己几分谋划,但是现如今局势已是如此,他也不害怕自己的谋划暴露了,『一家苦,总是好过万家悲!某也是为了大汉这万年基业!莫非……有人为了一己私欲,罔顾大汉万万年?!』

士孙瑞吸了一口凉气,『若是……若是骠骑……不就此位……』

崔琰笑而不答。

士孙瑞起初还有些疑惑,但是仔细想想,心中猛然一闪,然后瞪眼看向了崔琰!

怪不得崔琰现在要辞官不做!

原来如此!

这家伙!

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骠骑依旧不依不饶,那么就可以等同于是摆明了要大逆于天下了,这几乎就和骠骑一贯以来的所作所为违背!那么在关中,在山东,以及在更远的地区,会不会还有人坚持站在骠骑一边?

三国历史里面,不管是孙大帝还是刘大耳,在实际上已经是地方土皇帝了,依旧要等到曹丕先搞事情之后,才改了名号,除了是分庭抗争之外,更重要的是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出头鸟。曹丕纵然搞了什么禅让,三拜三请等等,但是依旧要舍弃了他老爹的策略,全面和士族豪强媾和,推行九品中正制,分润政治权柄给那些支持他的地方士族豪强大户……

而且还是在三国已经相互残杀了三十年,大汉威信已经彻底崩塌之后!

所以如果骠骑拒绝了崔琰这个提案,所引发出来的后果,恐怕也会是宛如惊涛骇浪,铺天盖地一般的席卷整个大汉!

就像是当年的董卓……

恍惚之间,士孙瑞甚至不清楚自己是怎样告辞了崔琰,又是怎么出的崔氏的院子,直等到坐上了车,摇摇晃晃之下,才猛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崔琰这是在利用他!

『竖子!安欺老夫?!』

……

……

政治权谋,差人一截,就是低人一等。

士孙瑞进了皇宫,拜见刘协。

不管怎么说,大汉还没有大辫朝代的对于臣子奴化的压迫,像是士孙瑞这样的老臣,不仅是不需要跪拜,而且还可以在大殿上有一个位置,平日里面行为托大一些,也不会有人挑刺。

士孙瑞将在崔琰之处的情况,一一和刘协说了。

刘协皱眉。

虽然说刘协之前没上过庭,但是缺席审判这个事情么,还是多少可以触类旁通的……

这确实是一个好点子。

可是为什么之前崔琰就不提呢?

刘协看了一眼士孙瑞,忽然有点明白了。

这老头……

现如今在山东,不管是上层的统治阶级,还是中层的官吏士族,其实都知道曹操进攻关中的部队已经被打得七七八八,撤下来的兵卒也是士气稀烂。

据说曹操身边的那些大将,也死的死,伤的伤……

以上种种,可以说曹操确实是在这一场战斗当中,损失巨大,并且实力大减!

而现如今的问题,就是对于骠骑军接下来要如何处理。

是依旧判决骠骑为贼逆,还是一举否决原先的审判,然后执行迟到的正义?

士孙瑞转述的崔琰策略,就等于是给了一个台阶。

用曹操以及曹军血肉做出的台阶。

如果在寻常时刻,曹操肯定不能同意,但是现在不是曹操一直都没露面么?

如果说改判骠骑为功臣,那么原先的丞相自然就成为了罪人,然后割了曹操的肉去喂骠骑,顺带着大家也跟着喝点肉汤……

毕竟现在骠骑实在有些凶残,不多点肉,恐怕未必喂得饱他。

如此处理,好处自然是有的,反正就可以将罪恶都推给下面的人,就像是小偷偷钱,犯错的是小偷的手,跟小偷这个人没多大的关系。这虽然在逻辑关系是明显的狡辩,但是在法理上是成立的。个别员工,临时工犯的错,怎么能让整个公司来承担罪责呢?

曹操这个丞相,也没说是世袭罔替的啊,所以也不过就是大汉王朝的临时工罢了。

出了事,临时工来顶缸,也是基本操作。

顶多天子刘协再出一个面……

不对!

刘协眯起眼来,凭什么他要出面道歉?

这计策,是崔琰想出来的,然后崔琰一直都不说,到了荆州出现了险情,士孙瑞找上门去,才说出来,是为了什么?

然后,士孙瑞现在一副老臣已经尽力了,老朽已经做了所有应该做的事情了,还请陛下做主,拿个主意,全凭天子定夺的态度,又是为了什么?

刘协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他有些明白崔琰和士孙瑞的意思了。

可问题是,这『判决』如果是刘协自己来下,那么刘协就失去了超脱事外的地位!

将来曹操不能重新爬起来,倒也罢了,万一曹操重新崛起了呢?

或者说,就算曹操不能崛起,他临倒下之前,狗急跳墙呢?

士孙瑞看见刘协沉吟不语,就是不说好,也不说不好,也猜测到了刘协的顾虑。士孙瑞心中不由得有些后悔,觉得为什么要来趟这浑水?天子刘协扛不住这责任,难道他一个名义上的国之三老,就能扛得住?

『陛下……若是……』士孙瑞缓缓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诡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