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诡三国 > 第3515章 大汉江山万万年

第3515章 大汉江山万万年

上一章诡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
第3514章 大汉江山万万年

荆州的军事变动,在太兴十年的这个春天,就像是惊雷一般,使得豫州上下,颍川许县,都因此而动荡起来。

冬日雨雪之后,豫州还没迎来新春的暖意,就被这样的消息扑灭了新年的欣喜。

众所周知,书生论政,那是十年八年都未必能议论出一个什么道道来。

崔琰表示要跑路,天子驳回,崔琰再请,天子再驳回。

众人还在议论说第三次会在什么时候,结果荆州骠骑军出动的消息就来了……

顿时就像是在许县投入了催化剂,一下子各方的反应就加速了。

对于天子刘协来说,对于骠骑此举,没有什么怒火,那肯定是假的。

接到了消息的时候,刘协正在后宫之中,顿时就摔了个杯子。

许县的这刘协皇宫,在建造的时候,曹操也还是用了心思的,将豫州颍川不少家族的存积的木料都拿出来作为宫殿的材料,或许其中就有不少山东士族存下来准备给自己的棺材板子?

所以刘协的大殿,算是刘家天下的棺材板?

谁知道呢?

除了梁柱等大件木料之外,曹操也收刮了不少的精致器皿,尤其是在战胜了二袁之后,几乎都将二袁的私藏收刮了,送了一部分到刘协这里来。

所以整体上来说,在生活物资方面,刘协这几年来算是相当不错了。

当年在长安李郭二人之时,连啃个牛骨都是臭的……

不过呢,人总是如此。

没有吃食的时候,便是想着能吃一点肉就好了,等到有吃的时候,就想着要穿好一些了,再想着要住的敞亮些,随后就是更多的想法,控制不住的往上扑腾!

荆州遭遇骠骑军进攻,有人说是骠骑军大逆不道,但是也有人说天子诏令一个发到了北面幽州,一个发到了关中,而荆州这一支骠骑军是汉中的,没有得到诏令,不管是幽州还是长安,都和汉中有间隔着,不能算是违抗皇命。

话虽然也有道理,但是刘协却依旧愤怒。

他就像是被砸的那个杯子,就算是依旧放在桌案上,也还是个杯具而已,砸了,也就听个响。

他这几天来,和崔琰一唱一和,其实就是在戴着镣铐跳舞。

他想要借这样的举动逼迫曹操出来,然后当朝质问曹操劳民伤财之后究竟应该负怎样的责任?

义正词严的,堂堂正正的去压曹操,然后顺势提升崔琰。

当然,需要崔琰的配合,懂事,摆好姿势。

这样一来,刘协就反而可以顺带去安抚斐潜,表示看看,闹事的曹操已经处理了,大家就不要闹腾了,好好过日子吧,唱歌继续唱,跳舞继续跳,大汉依旧是和平友好稳定和谐的……

结果老曹直接隐身了,不管刘协做什么,就是不出现!

虽然曹操这一段时间就像是消失了一样,但是刘协知道那老贼肯定藏在某个地方,等着跳出来捅他一刀!

上一次许县风波,不也是如此么?

结果现在好了,还没等刘协和崔琰最终谈拢价格,骠骑就冒出来搅局了!

这让刘协感觉,真像是一口浓痰堵在喉咙里!

一切又要以军事为重,曹操得到了这么一个机会,缓过气来之后,说不得反手就要收拾崔琰和刘协自己!

曹操针对的或许可能只有冀州派,但谁知道会不会牵连到刘协自己身上?

若是有牵连,又是会怎样?

又要怎么办?

现在荆州的情报刚传过来,究竟是要如何作为,总是要拿出一个主意来!

是保崔琰,还是转头抚慰曹操?

抑或是再次招安斐潜?

诏安的计划,率先被刘协给否认了,因为他拿不出诏安的钱,不管是拿豫州的利益还是拿冀州的,肯定是有一部分人会跳起来反对,他也无法让招安的计划执行下去。

所以只能是曹操崔琰二选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崔琰,就等于是要和曹操死扛到底了,和颍川这些家伙扯破脸来闹上一场!

还是反手将崔琰给卖了,抽身出来?这倒是轻巧,只不过若是选择这个,那么就几乎等同于自己砍断了将来的道路,从此就注定是一个傀儡皇帝了!

上位者虽然有出尔反尔的权利,但是这么一来必然失信于民。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失信上一代,承诺当下一代,然后继续忽悠下一代。

就像是米帝在大熊健在的时候,就给那些红脖子表示他们尽管花钱,提前消费,反正国家有福利而且比大熊还好,不要怕什么将来养老问题。等大熊死了,米帝官僚就表示,那是之前的总统说的,而且都是脑洞大开说的话,能信么?养老还是要靠你们自己,不过你们可以买点养老保险么,这样就能保证将来养老了。

又是一批红脖子信了,想着米帝那么大,总不至于坑自己一个小屁民吧?

结果就杯具了。

指数一万二买的养老鸡,震荡一下,当指数重新回到一万二的时候,发现不是平本,而是到亏了百分三四十!

别问为什么,问就是这只鸡上下爬坡,也是要吃点粮食的……

这种鸡你太美的戏法,年年都用。

不过这种手段,只能对付手里没有什么资源的屁民,想要来鸡哥一下曹操和崔琰,那就不太行了。

老曹同学手里有兵,崔老匹夫口袋里有钱。

可是刘协呢?

除了一张脸之外,手里一点钱粮兵卒都没有,口袋比脸还干净。

更不用说当荆州消息传来之后,荀彧便是立刻召开了小型会议,然后就托病在丞相府内不出来了……

且不说刘协在宫殿内跳脚,就是在外界,大家也都很关心。

不是关心荀彧的『病』,而是究竟商议了些什么?!

曹操不冒头,荀彧也装病,顿时许县之中的这些人就有些恐慌起来,感觉上一次清洗的记忆,似乎又是历历在目了……

这种健忘症,也同样是山东惯例。

比如孔子后裔,那真是优良品质,代代相传。

大会小会,公开讨论,私下秘议,许县的士族子弟觉得还是要先丢开崔琰较好些。

曹操虽然跋扈,霸占着许多资源,但是也替士族子弟挡着骠骑军不是么?

这一次骠骑军又动手了,虽然也有一些人觉得骠骑军好,但是同样的,也有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山东的这些生态环境,不想要任何的变化和改变。

大汉江山万万年!

天子刘协要整治曹操,但是不可能将曹操手下的兵卒全部收拾了吧?若是如此,将来还指望谁来打仗?如果不收拾曹操手下的兵卒,那么又怎么可能收拾得了曹操?

因此在更多的时候,这些山东士族子弟是希望自己能够占便宜,同时又不累。

最好是曹操自己动,然后自己享受就可以了。

至于崔琰么……

之前默许着崔琰闹腾,甚至还暧昧的表示可以接受崔琰上位的那些山东士族,现在就开始反悔了。因为荆州北面就是南阳,再往东一点就是颍川!

当敌人杀到了门前的时候,是自己死还是道友去死?

这个问题,或许并不难选。

从倒曹变成倒崔,就像是春天的雨,说下就下,说变就变。

原本一直称病在家的士孙瑞,在这样的局势之下,重新出来,拜见了刘协,痛陈利害,再次阐明唯有团结一心,方能解此次厄难。

相比较崔琰这样的人来说,士孙瑞相对在保皇党当中纯粹一点。

就像是保守派里面也有左右之分一样,士孙瑞更希望是在保持大汉传统的情况下进行调整,而不是在刀枪和鲜血之中妥协。

有什么事,朝堂上来说,说完吵完,就按照定下来的制度和约定去执行。

这就是士孙瑞的梦想。

年龄大一些的人,都会比较喜欢安定。

士孙瑞年龄也很大了,到了崔琰院落之前,即便是崔琰家中管事一再赔礼道歉,表示崔琰生病了,但是士孙瑞依旧不肯离去,就那么站在崔琰院子大门之前。

崔琰无奈,只能是出来迎士孙瑞。

『国老何苦如此?』崔琰恭敬行礼,但是言辞之中多有埋怨之意,『琰如今风寒缠身,不堪案牍之劳,正要辞职归乡……这天下大事,只有能人处置,琰一愚钝之辈,但求安稳度日即可,别无他求,国老何必来此……』

国老,国之三老。

不是三个老人,而是一个职位。

就像是乡野三老一样,士孙瑞也是公认的国之三老。

当然,最重要的是三老自己,别真的把豆包当作干粮。就像是后世教育局局长,确实也管着不少人,但是别以为在教育系统当大爷,就看满世界都是孙子。

一般来说,但凡是朝廷要封什么三公,都要三请,以表示尊重。

在走这个流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将是士孙瑞推出来,表示自己才疏学浅,还是老资格的老同志比较合适……

这个时候如果这个老同志乐呵呵的就表示,『那好,我来吧』,估计所有人就会立刻拍案而起,『什么玩意,你个老家伙还懂不懂游戏规则?麻辣隔壁的,这破游戏还能好好玩么?!』

士孙瑞之前都比较遵守游戏规则,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国之三老』。

但是并不是真的就真心尊重,就像是当下崔琰将士孙瑞恭恭敬敬的迎进院落之中后,便是多少有些不客气的埋怨,表示士孙老儿你这么玩是坏了规矩……

士孙瑞也是有些脾气。如今大汉前途莫测,许县之中风云动荡,朝堂社稷风雨飘摇,你个崔琰还有心情来玩三请三推的游戏?

这玩意老子当年就玩够了!

不过么,士孙瑞今天来也不是要和崔琰吵架的,所以也就忍了脾性,『崔使君,何出此言?!去年西征,大汉精华殉于山野,基业动荡,如今朝堂前途叵测,若无崔使君居中坐镇,山东倾覆在即,大汉天下倒悬啊!』

这确实是士孙瑞的心里话。

他年龄大了,最不喜欢的就是变动。

这也是很多年轻的勇者到了年龄大的时候,就摇身一变成了恶龙的原因之一。

和士孙瑞同时期的臣子,如今差不多都没了,就连最后的朋友黄琬,也去了关中,据说水土不服,在百医馆里面没撑住,也没了……

人到老年,最怕生病。

就算是小病,也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诡三国章节列表下一页